从城镇化建设的中联探索看农民工的中国梦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05-31 11:29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农民是中国的大多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走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如何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城镇化是一把最好的钥匙吗?从城镇化建设的中联重科探索中,

农民是中国的大多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走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如何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城镇化是一把最好的钥匙吗?从城镇化建设的中联重科探索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农民工的“中国梦”,也能给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和企业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个农民工的“中国梦”

一人一个中国梦,但当这个梦想具体到不同的个体时,梦的色彩和味道又是如此的不同。目前中国还有6.5亿农民,有2.6亿农民工,在城市里,农民工是一个居无定所、往来迁徙的人群,这些人的梦想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一年一度的春节,这些农民工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家”;其实,不单单是春节,作为一个长期在外流浪的人群,他们始终如一的梦想还是:“回家”。

回家才有生活,回家就是幸福!可谁才能帮他们找回幸福呢?

从某种意义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把钥匙。改革三十年,中国靠着所谓的人口红利实现了高速发展,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上亿的农民工是牺牲最大的一个群体,与此同时,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工问题又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集结点,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这中间的一个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问题。

2013年5月19日上午11时,在湖南常德鼎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的会议室,一个回乡务工的小伙子跟一批从北京下来走基层的媒体人讲述了他回乡务工的经历。小伙子叫谭亮,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农民工,2004年中专毕业,之后的四年,先后辗转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的企业打工,就业之初,由于经验的不足, 收入仅千元左右,这些工资去掉吃、喝和车费,一年下来,两手空空。他的感慨是:“有家难回,钱又难挣。”他说,他生活的改善是从回乡务工开始的,2006年,中联重科进驻灌溪工业园,他有幸成为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的一名员工,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的月薪达到了3500元左右,吃住在家,这个收入,养家富余,可以存些钱了。因此,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中国的吊车第一镇—灌溪,中联重科工业园里有1600人像林成这样的一线工人,他们曾经回家的梦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这个梦想就是:本地就业!

在鼎城灌溪镇,全镇已有居民3.5万人,全镇90%的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就业,其中1.2万人成为产业工人,他们中的7000人是在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入驻后新增加的;在益阳沅江,仅中联重科一家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人数就超过3000人;在汉寿,城镇化使当地人口在三年时间从3000人增加到12000人,这些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劳动者,主要从业于中联重科、相关配套企业及新增的服务业。

不用背井离乡,能守家待地的找个工作,过他们期望的小康生活,这可能就是中国很多农民工的“中国梦”!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在政策层面,关于城镇化的探索与思考由来已久,理论界解争议颇多,推进城镇化建设为中国下一个十年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不消除城镇化过程中的风险与隐患,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将是异常艰难!

城镇化是什么?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是自建国以来第四次土地革命,革命是一次风暴,农民处于这次风暴的中心,这次革命带有很大的破坏性,革命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对中国农民财富的大掠夺,所以如此,因为城镇化会让农民失去赖于生存的土地,在这场运动中,农民是弱者,没有话语权,是被动的;哪怕是一夜暴富,他们也没有管理财富的能力,对农民而言,城镇化不是一次简单的财富置换,特权阶层也许会利用城镇化变相搜刮农民的财富。对广大的农民而言,城镇化是福是祸,尚无定论。

城镇化的过程主要面对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的安居乐业。与土地分离的农民,大多缺乏必要的技能,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而且可能返贫。

二是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化。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补贴,关键在于培育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是城镇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业为主的城镇服务体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聚集和经济繁荣。缺乏独特资源和实业支撑,服务产业难以发展。反过来,服务产业发展的不匹配,影响城镇的投资环境,难以吸引各类生产力要素的聚集。

农民是中国城镇化的主体,中国的城镇化实践是围绕着农民展开的,农民工的问题不解决,不能真正让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受益,这条路就走不通!城镇化实践的过程有三种角色:政府、企业、农民,从逻辑上来讲,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农民参与,以农民为中心,创造多赢局面,城镇化道路才能走得更顺、更远。

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就城镇化而言,比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城镇化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大部分新进城居民“种田无地、上班无岗”,城镇化首要解决的是土地流转的问题,这个过程不能是简单的土地与财富的置换,让农民有事做,让农民有班上,他们的日子才会一天天好起来。

企业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发挥多大的作用?中联重科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基于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联重科的产业布局体现于“两极”发展——把根深扎在城镇、把触角渗透到全球,并首先在湖南打造了一条现代工业走廊。

中联重科既是城镇化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基于自身的实践,中联重科认为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中联重科在湖南的工业园区,分布于4个地市、12个县市区,在长沙向西、长达260多公里的沿线上,打造了一条平均每35公里就有一个园区的工业走廊,并成为3个地市、7个县市区重要的工业企业和纳税人。

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发展,通过园区的发展来推动、支撑和提升当地城镇的发展,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自身造血功能。

把产业集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抓手,符合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律。企业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企业所在地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产业基地一定要从中小城市向大型、超大型城市迁徙。尽管大城市有着对资源的聚集效应,但企业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会带来交通、物流、能源、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问题,让城市公共服务系统不堪重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在灌溪、沅江还是汉寿,中联重科在当地经济总量所占比率,在财政税收所占比率,都是毫无争议的支柱。2012年,中联重科在灌溪镇的工业园区产值为120亿元,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中联重科在沅江的工业园区对全市的财税贡献超过30%;中联重科在汉寿的工业园区,对全县经济总量的贡献高达七成,对财政的贡献约为84%。值得一提的是,汉寿这个全县农业人口比例为80%,年工业总产值4亿元的传统农业县,在中联重科入驻后的3年时间,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到86.2亿元,全县经济总量增长了6倍。

中小城镇同样可以为产业的发展集聚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小城镇各类生产要素和居民生活成本低,只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完全可以支撑起产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当地居民、社会的相得益彰。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的皮奥里亚市,是一个人口不足40万的小城市,但却把事业做到了全球第一。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