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第四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盛大开幕。在下午举办的“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前景展望与机遇”主题论坛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宋湘燕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等方面发表看法。
首先,宋湘燕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宋湘燕表示,基础设施是关系到生产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的基础性问题。可靠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后金融时代,为了加强全球经济复苏,各国必须加强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长期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交通网络,为不断增长的人群提供教育、健康、用水、住房和电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对于仍处于去杠杆化过程中的发达经济体而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将带来有利条件。基础设施的滞后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为此G20已将加强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作为重要的议题讨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2013年国际经济将出现双速增长的态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比较强劲,发达国家的增长比较乏力。发达经济体内也将出现两种不同的复苏速度,美国和欧盟的复苏步伐明显不一致,美国的比较快,欧美经济体比较慢。国际货币基金预测,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5.3%,美国1.9%,欧元区-0.3%,日本-1.6%。未来10年内新兴市场将有1500万人走出贫困,中产阶级人数持续增加,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电力设施尤其不足,资金的需求和供给方面存在很多的缺口。
其次,在谈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为成功的经验时,宋湘燕表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的公路和铁路通车里程占世界第二位,高铁占世界第二位。中国摸索了一些成功经验可以跟其他国家进行分享。一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下放权力,企业自主决策,开放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市场。二是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三是鼓励外资以贷款、入股形式,扩大了资金来源。四是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的项目,对于公益性进行公私结合,对于经营性项目按照使用者付费的原则。
第三,宋湘燕介绍了积极发挥开发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开发银行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得到世界银行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过去30年中,中国从世界银行获得了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从亚洲开发银行获得了26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有利的促进了中国的发展。1985年以来,中国开发银行代表中国政府加入了多个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并与这些机构开展了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有利的支持非洲、拉美、加勒比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