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集团现已成为中国机械工业中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坐拥近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9家上市公司、14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涉及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服务等方面,全球员工总数近10万人。如今,国机集团已连续多年保持 3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2134亿元、利润总额85亿元、经济增加值44亿元,再度蝉联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百强榜首。在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中,国机集团连续4年荣获A级企业的殊荣。
五措并举 内涵发展
有质量增长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有质量增长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有质量增长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节约能量消耗,提高效率和价值收益的方式来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国机集团通过走出一条有质量增长的路子,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立足重组整合,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重组整合是企业做强做优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国机集团以联合促发展、以整合促能力,有力推进集团内外部重组及有机融合,优化产业链。
深化重组。针对内部存在的资源分散、整体合力不强、重复建设、内部竞争等问题,国机集团以完善产业链、实现专业化经营为目标,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深化内部重组,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协调功能和所属企业的内生动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业务、优秀经营者集中,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
有效整合。国机集团积极推进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工程承包、汽车贸易、工程建设等专业化板块的有效整合,创新整合模式,注重整合效率,进一步优化各板块内部的产品和业务结构、市场结构、区域布局,形成几大主业突出的核心业务板块,并在行业中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同时,国机集团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主业,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并购,沿产业链方向推进整合,打好业务“组合拳”,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的相互协同与支撑,沿产业链方向推动资源向关键环节和高端布局,突出集团关键资源和核心业务的优势。
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机集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对企业内部各类资产和业务进行认真的梳理,组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的股份公司,推进企业上市。另一方面,适时退出不具有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业务,以集团资产管理公司为平台,积极处理无效、低效投资,剥离非优势业务、非核心资产,推进企业上市后存续企业的改革重组。
通过重组整合,国机集团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优化。内部重组有效推进,减少直管子公司40余家,重组资产超过500亿元,集团整体竞争力有效提升。脱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关闭转让各级企业310户,资产质量得到改善,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立足科技创新,提升持续发展动力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国机集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机集团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效专利数量显著增加,自主研发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根据国机集团发展需要,明确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基层技术研发部门在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升技术创新手段。探索高效顺畅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推动研发、设计、工程及生产的有机结合。围绕三大主业,以集团内各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基础,形成高起点、可持续的国家级基础和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加大科技投入。国机集团积极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实现上市、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应用新金融工具等多种方式,为科技投入募集资金。科研基金逐步向产品开发、科研平台建设倾斜,工程承包企业在工程质量控制、新工艺新材料研发等环节,贸易企业在提高核心业务技术含量、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国机集团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建立、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在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积极推进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激励试点,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和知名院校的合作,积极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实现技术创新体系与知识创新体系的紧密融合。
2012年,新增授权专利3700项,新增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994项,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水平显著提高。院所立项实施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60余项,总投资超过55亿元,科技产业化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立足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转型升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未来5—1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国机集团适应新形势,狠抓结构优化,实现全面转型、深度转型,推动自身进入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阶段。国机集团转型的总方向是: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内生增长转变,由低端、低附加值向高端、高附加值转变,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由一般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
跨越转型。国机集团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跨出地域,延伸业务链,在国内外新区域布局和开发上下功夫,到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布局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域和产业寻求新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海水淡化、工业废水无害化、资源化等领域有所作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端转型。加快由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发展。国机集团立足现有基础,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从培育品牌、加强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着手,在技术、市场、服务的制高点上下功夫,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占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掌握行业话语权。集团积极强化主导产业的集成能力,充实短板、突破瓶颈,形成集成优势,并逐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新化。
内生转型。国机集团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生产集约、管理优化,提高经营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加快调整、剥离或放弃不具竞争优势的业务或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或剥离低效资产。进一步挖掘集团多元业务之间的协同价值,促进勘察设计、研发、制造、贸易、设备成套、工程总包及相关服务等业务的协同,扩大内部市场需求,通过业务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实现业务板块联动发展。
立足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
坚持业务创新,提升现有国际化经营能力。国机集团通过调整和优化产品与业务结构,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化竞争新优势,鼓励相关企业在充分挖掘传统亚非拉市场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大力支持科研院所、设计院、施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努力探索新业务、开拓新市场。
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利用海外资源。通过制定高效可行的海外并购路线图,根据集团发展战略要求,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战略联盟、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并购重组先进技术企业等多种方式,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
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工程,抓好国际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集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具有经验和外语能力的经营者,有针对性地派往相关大型先进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方面的系统培训,建立了一支熟悉国际惯例、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适应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为集团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坚持以品质赢得信誉,切实履行海外社会责任。集团通过积极融入东道国,遵守所在国法律,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当地员工的权益,参与社区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责任国机的形象,推进集团在国际化经营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立足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内功
强化管理、练好内功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国机集团积极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有效促进、支撑了企业发展。围绕“实现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体系化,提高协同能力和整合能力,实现集团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推进管理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
深化企业改革,把改革作为推动集团发展的强大动力。国机集团通过加强各级董事会建设,进一步规范董事会运作,完善外派董事制度,充分发挥外派董事作用。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深化、不断完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继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强激励约束,完善考核制度,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价值创造力。
加强风险管理。集团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转变方式方法,加强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人才队伍素质,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未来中长期所面临风险的全局性、趋势性研判,准确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认真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的基础上,及时消除可能造成的重大隐患。
强化基础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规范化程度。集团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推行精益管理,形成纪律严明、政令畅通、管理有序、协调高效的运转机制。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战略引领、价值导向和经营管控功能。立足采购管理,完善改进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成为企业经营、研发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化危为机 迎难而上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震荡,虽然主要经济体有逐渐复苏的迹象,但是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凸显,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大环境对于实体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的影响较大,因此,只有对世界和国内经济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正视利弊,才能引导企业迎难而上,化危为机。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加大,增速将在相当长时期处于较低水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萎缩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将对国机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化经营带来更大压力。二是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新兴经济体开始加大投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源富集国家也在积极谋求产业链延伸,市场需求成为全球竞争最稀缺的资源。三是我国经济发展内部条件发生新的变化,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快速削弱,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缺失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有效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又进一步突出,能源消费刚性增长趋势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矛盾加剧。四是我国机械行业经济运行面临多重挑战,未来整体经营环境依然比较严峻,内需和出口形势不会明显转暖,市场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倒逼压力不会减弱,整体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加快流动重组的趋势仍将持续,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有利于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二是应用对创新的导向作用明显增强,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加速融合。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多元化发展、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创新要素流动空前活跃的历史机遇,在一些关键环节、新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城镇化加速推进,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大幅增长和消费快速增加,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四是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有力支撑包括机械工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有质量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机械工业由2000—2011年年均25%以上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期。2012年前 11个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增幅仅为12.2%,较2011年下降13%左右,预计2013年这一增幅将在10%—12%。
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占我国全国工业总量约20%。据了解,在12个工业行业中,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此前连续多年排名第一,2012年的排名却下滑至倒数后三位。
究其缘由,从外部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全球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实施重振实体经济政策,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机械工业形成前阻后追的双重夹击。
从内部因素看,经过前些年高速发展,机械工业产能过度扩张,市场环境恶化,虽然总需求逐年均有所增长,但远赶不上供给能力增长,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产品质量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业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发展方式粗放等矛盾,已经使行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作为我国机械行业的领头羊,国机集团面临多重挑战,苦练内功,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有质量增长的路子。通过重组整合、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国际化经营以及企业管理,国机集团的发展从追求数量已转变为追求质量,极大增强了企业自身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走有质量增长之路是国机集团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逆势而上、化危为机的关键,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前提下,要肩负起对职工、消费者、社会等相关利益方的责任。
国机集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的使命。集团先后于2009年、2011年公布了“国机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梳理了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系统阐释了国机集团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践行社会责任领域,国机集团通过在员工发展、安全生产、企业公民等方面不懈努力,保障和关爱员工权益,加强企业的安全运营,积极开展与利益相关方合作,促进社区和谐交流,热心公益事业,造福人民群众,推动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发展。国机集团坚持打造“绿色国机”的发展理念,强化绿色环保意识,结合行业特点,通过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环保工程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
企业生存于社会,就应当回报社会。国机集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006年,集团发起了建立“爱心基金”工程,帮困职工 1880余名,助学职工子女680名。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国机集团积极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帮助当地居民重建家园。集团还鼓励并组织员工参与敬老、助孤、帮残等主题的公益活动,并组建志愿者团队支持与参与重要活动,取得可人成绩,获得社会各界的赞扬。
光荣属于历史,发展永无止境。
回顾过去,国机集团正是凭着永不服输的精神,逆势而上,走出了一条有质量增长的路子。面向未来,国机集团将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