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副巡视员景晓波解读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时用“空前复杂”来形容。那么,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国际经济持续低迷,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将向何处去?
围绕上述议题,由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业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装备工业发展形势分析会暨《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发布会7月10日在京召开。会议围绕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在经济低迷中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生展开探讨。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指出,当前,中国还不能称之为制造业强国。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的方针。力争到2020年,实现一批优势企业率先突破,跻身强国之列。到2030年,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世界前列,部分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形势严峻
会上,景晓波用“空前复杂”来形容当前的经济形势。他说,这种形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难以找到圆满的解释;遇到的困难比较艰巨,遇到的问题比较棘手,这些困难和问题,传统的解决手段难以有效化解。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份,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生产增速减缓,多数行业增长乏力。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1-2月份增长9.9%,三月份增长8.9%,四月份增长9.3%,五月份增长9.2%,整体处于回落态势。
展望2013年装备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影响仍然持续,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摩擦不断,新挑战空前严峻。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世界各国抢占国际分工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提出回归制造业,要减少从国外进口商品,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2013年我国出口形势仍难以根本好转,多年来依靠外需的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从国内看,经济拉动因素不足以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加强管理难以化解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矛盾;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难以化解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节能减排措施难以化解能源、资源高价位的矛盾。
而且,在经济下行的同时,还应该警惕经营分化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分化严重,一是产业间的分化,制造业经济效益不好,导致企业不愿意搞实体经济;二是行业上下游分化,铁矿石、铜精矿、原油生产利润远远超过下游。对此,景晓波预测,今年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分化。
景晓波认为,今年工业经济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碰头。持续多年的外延型高速增长,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积累,在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问题比较突出。现在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下一步怎么消化,恐怕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
二是产品成本扑朔迷离。今年以来,企业的生产要素价格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预计可能会继续回落,但人工成本继续上升。在一升一降中,不同类型的企业结果不同,因为权重不同,对企业影响也不同,也就是今年企业经营可能出现分化的原因之一。
三是中小企业比较困难。和大企业比,小企业虽然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的劣势。中小企业在资本占用、生产资料占用方面处于劣势,过去靠廉价劳动力与大企业竞争,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企业影响越来越大,怎么破解这个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对此,景晓波建议,行业企业要认真查找自己的敏感因素,积极有效应对。要在取与舍中找到平衡,在互相比较中找到优势,在应对困难工作中找到新方法。
八大路径
总结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陆燕荪指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不可持续发展等系列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急需“由大变强”。
要实现由大变强,就要实现规模和效益并举,质量为先。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结构优化,实现制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制造与服务的融合。
会上,陆燕荪介绍了我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八大路径。
一是大力推行智能制造。他说,智能制造的内涵为产品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制造强国的核心技术。
二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设计是创新的源头,要加强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的建设,并大力推广。
三是强化制造基础。加强共性技术研发,以转制研究所为基础,深化改革,面向行业服务。例如,加快新材料、关键特种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实现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制造、先进制造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等。
四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例如,当前电器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使用价值,由此培育“中国品牌”。
五是推行绿色制造。在产品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及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要大力推广生态化设计、绿色工艺材料、精确成形技术等。为流程制造业提供节能减排的装备,积极推进产品再制造。
六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如开展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管理优化,融资租赁、增值服务等。
七是扩大国际合作与开放。整合全球优良资源和能力,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通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企业是制造强国的主体,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输出能力的跨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加速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和销售网络。
八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研究院所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培养人才。
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低迷、竞争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生死考验。新工业革命的爆发将很快遍及中国,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企业如今的生存之道就是转型,唯有转型才能挽救中国企业于水火之中,才能使中国装备制造业真正走向强大。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业研究中心,正是基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在经济低迷中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生的探讨,组织出版了《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
据了解,《蓝皮书》由综论篇、专题篇、行业篇、案例篇和附录五部分组成。其中,综论篇集合了大量业内专家的最新观点;专题篇对装备制造业的重机、机床等行业进行专题论述,与去年相比,新增了对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问题的研究;行业篇选取了7个代表性行业进行研究;案例篇选取7个国内案例和8个国外经典案例进行研究,尝试解读成功企业的成功基因;附录收录了装备工业的数据和中工联创的部分研究排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