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建筑机械设备约一半的需求量来自中国。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千亿级企业是总部位于东部省份江苏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简称徐工)。这家企业连续24年主要经营指标均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它不仅是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的强有力竞争者,更凭借其优质的产品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五强。
其实,徐工曾在1994年与卡特彼勒合资生产挖掘机,2008年终止合作,独立生产徐工品牌的挖掘机。从销售规模看,徐工去年销售了八千台挖掘机,规模已和卡特彼勒相当。对此,挖掘机事业部负责人于爱军说:“挖掘机呈现国内市场国际竞争的局面。全球所有工程机械的巨头都在中国生产挖掘机。我们虽然是国内企业,但直接面临国际化竞争。像全球工程机械前几强-美国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都在中国生产挖掘机。跟他们比,我们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徐工(挖掘机)的定位是中高端产品,很多用户会考虑性价比问题,(认为)徐工产品质量也不错,价格比较实惠,能满足施工要求,就买徐工的。毕竟,作为徐工,我们成立时间短,与国际巨头比,实力还是有差距,这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徐工集团今年年初刚刚投入使用了新的挖掘机生产基地。这个基地规模极大,工艺设计非常合理,从物流、转运到整车出库,能最大限度降低工人的走动时间,实现物流转运最快捷流程。基地的产能是按2万台设计的,型号从1.5吨到130吨不等,已经下线的各种吨位的挖掘机在厂房外一字排开,颇为壮观。其中20吨和6-8吨的中小型挖掘机主要出口到南美、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徐工挖掘机的生产技术是自主研发的,除发动机和液压件以外的核心零部件也是自主生产的。而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徐工也已开始考虑制造以燃气而不是柴油为动力系统的新型挖掘机,这可以更好地节能降耗。
挖掘机还只是“冰山一角”。徐工是世界同行业产品链最长最宽的企业。而它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70年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这个前身是共产党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如今,五大支柱产业生产工程机械全系列产品。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徐工却实现了国际化发展的“三级跳”,外籍员工人数已超过四千。第一跳是产品:年出口万台主机到 167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中亚、中东等地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位。第二跳是企业:投资2亿美元的巴西基地已投产,东欧、中东、印度等六大海外装配工厂正在建设中,同时还正与德国和美国的一流公司组建中外合资企业。第三跳是整合全球产业资源:在德国、美国和巴西布局研发中心,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等欧洲企业。
对施维英的并购,光谈判就持续了一年多,去年已经完成,目前双方正在整合。谈到国际并购,王岩松坦言,这并不是简单复制分支机构,更考验集团的整体运作能力和应对文化差异的素质。他现在常常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通过电子邮件与德方沟通。他说:“首先他们认可徐工的文化,然后大家合作。他们的主导价值观是技术、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这些我们认为是基本的东西,他们认为就足够了。现在的销售是立体的,资本竞争、品牌竞争、渠道竞争、广告推销、金融服务、融资租赁……全套进行。现在的营销是一体化的,在很多国家,用户买东西没有现钱,你要帮(客户)贷款、融资、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而徐工在东欧波兰的装配厂也于2007年建成投产。该厂采用中国技术,实现销售、服务和部分备件本土化,以波兰为中心辐射到罗马尼亚、捷克、立陶宛、拉脱维亚乃至比利时等国。对此,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主管东欧市场的经理张晶明介绍说:“波兰产品是我们的散件用集装箱运过去,有部分零件当地采购,主要是把我们的产品稍微改进,尤其是外观,(因为)中国产品的性能不差,但对于外观,欧美标准相当严格,(所以)通过喷漆、装备细节、电气改进后,让产品适合欧洲市场,通过波兰把产品卖到德国去。”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徐工集团正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驱动能力,始终保持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5%以上。未来五年内,徐工的目标是将自己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名,从第五名提升至第三名。
出人意料的是,在挖掘机生产基地诺大的车间里,只有寥寥几位工人在忙碌地操作着。面对记者的疑惑,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蒋南女士透露:“现在工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以自动化替代以往的人工,现在技改的方向就是采用数控流水线的作业尽可能地减少人工的投入。设备用现代化的操作机器,比如焊接机器人、数控机加工设备、流水线设计。现在的流水线和家用轿车生产理念相似,从零部件投入到最后整车出来,在一个车间里实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