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对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12-02 09:03   来源:红网

一、主要成效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园区6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纳入市级考核范围的园区1个,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晋级千亿园区,“四区十园”竞相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园区建成总面积由2006年的84.

一、主要成效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园区6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纳入市级考核范围的园区1个,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晋级千亿园区,“四区十园”竞相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园区建成总面积由2006年的84.95平方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175平方公里,净增90.05平方公里,已集聚了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四区十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2 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41.7%,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前100强中,园区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均落户园区。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8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699亿元,增长9.7倍,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1%;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 20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03亿元,增长6.3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4%。

二、面临问题

1、存在“一业一企独大”。主导产业工程机械、食品烟草、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0.67%、17.47%、10.09%、4.11%、3.42%、2.52%,而工程机械产业中仅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个企业就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7.37%,占该产业90.41%;食品烟草产业中仅中烟一个企业就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0.26%,占该产业58.45%。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两开发区中工程机械产业占园区比重分别为78%和84%,而这两个园区工程机械产业主要依靠中联和三一,这两家企业分别占园区总量的 77.9%和69.6%。上述现象充分体现长沙工业多点支撑的基础仍然薄弱,汽车产业、食品产业、材料产业、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亟需发展壮大,园区的“一企独大”,更加显现了园区需在招商引资、引大项目上调整思路。

长沙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对策

2、整体发展相对失衡。从园区规模工业产值来看,2012年11个园区(4个国家级、7个省级)中,长沙经开区和长沙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30.1%和28.5%,合计接近60%。其余9个园区的占比均未超过9%,其中宁乡经开区和浏阳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占比均为8.3%,7个省级开发区中望城经开区占比最大,为8.0%;长沙暮云开发区占比最小,为0.7%。除长沙经开区和长沙高新区外,其他园区规模偏小,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3个园区相对较大,但其规模工业产值均不及三一集团的一半,其他6个省级园区规模更小,6个园区产值合计仍达不到三一集团的产值规模。从园区产出强度来看,最高的隆平高科技园达177亿元/平方公里,天心经开区、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分别为81亿元/平方公里、45亿元/平方公里、44亿元/平方公里,暮云工业园和浏阳工业集中区相对较小,分别只有6亿元/平方公里、8亿元/平方公里。个别园区工业企业数量不多,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引进项目质量不优,却占用了大量土地,规划、投入产出效果不佳。

3、产业同质同构明显。各园区基本围绕工程机械、材料、食品、汽车、电子信息等进行产业布局,布点相对分散,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在10个园区进行了布点,材料、食品产业各有6个园区布点。而全市园区产业布局一盘棋,错位发展、特色崛起的理念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缺乏相对完善的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协调机制,各园区争夺项目资源、比拼地价、比拼优惠政策,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影响园区工业的规模经济与持续发展。

4、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亟待加强,与生产企业运行相关的金融、物流、工业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与职工生活相关的住房、餐饮、文化、学校、就医以及等配套建设不完善。二是园区资金压力加剧,由于土地倒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特别是2010年调整区县财政体制后,增值税在原75%上解的基础上,省、市又分别划走6.25%、7.5%,园区仅仅得到11.25%;营业税原100%归园区所有,税政调整后,省、市分别划走25%、30%,园区仅仅得到45%,致使园区税收留存明显减少,在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下,造成各园区形成几亿元到数十亿元不等的负债,而目前由于国家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严控,各园区普遍缺乏有效抵押,向银行贷款已非常困难,影响了园区后续快速发展。三是用地保障不力,工业用地和商业、住宅等非工业用地的出让都是由市土委会上会审批,而园区却无法列席土委会就项目情况进行汇报,容易出现土委会对项目情况不了解而否决工业用地出让的情况,同时只有市本级和部分国家级园区有土地储备权,省级园区没有土地储备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四是园区企业用工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工和熟练工缺乏等矛盾较为突出,企业普遍反映人工成本上升,工人流动性大,企业用工困难,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科技型企业均存在人力资源缺口,例如蓝思科技、比亚迪汽车等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长沙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对策

5、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一是领导力度需要加强,省级园区的一把手(除雨花经开区)不再担任地方党委的常委,使园区在与部门协调工作时受到一些限制,影响园区的工作效率,对园区主要领导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带来影响,普遍感到当前园区的地位有所动摇,对园区的关心有所减少,园区的权限有所削弱,不利于园区工作的高效开展。二是园区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园区与政府的责权不明,部分园区授权不到位,事、责、权的不匹配造成了园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对外交往等方面的诸多不便,增加了审批、决策的复杂程度,降低了行政服务质量和行政管理效率,与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大构成了较大的冲突。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在逐步交由园区负责,导致园区行政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抓经济的精力被逐步分散。三是园区缺乏整体协调性,由于基础条件不同,行政管辖不同,各园区在领导体制、财税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上存在着一些的差异。如在财税分成体制方面,地方政府与园区之间有的实行二八分成、有的实行四六分成,有的实行五五分成,这直接拉开了园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用人机制方面,有的园区用人机制灵活,人才引进力度较大,干部待遇较高,人才队伍较有活力;有的园区用人机制相对呆板,人才引进力度小,干部待遇不高,人才队伍活力不强。四是考核方式有待改进,在年度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着用“一把尺子”对各园区进行考核的现象,由于各园区的客观条件差异较大,考核方式不仅会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也不利于调动各园区的积极性,特别是考核结果的运用,没有与园区班子成员提拔、交流、淘汰挂钩,没有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长沙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对策

三、相关对策

1、重视园区发展,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新工领导小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建设发展工作;在不占职数的前提下,向上级争取省级工业园区一把手兼任所在区县(市)委常委,方便园区协调工作;进一步理顺园区和职能部门的关系,确保园区自主发展权得到充分落实,使园区管委会能够担负起统一管控、建设的职能;督促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确保园区充分享受到相关授予权限;同时建议对工业园区的考核作适当调整,重点依据功能定位考核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并提高发展效益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园区提升发展质量。

2、整合发展资源,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加大对各园区的空间、产业和项目统筹力度,整合发展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加大空间统筹力度,明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全市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布局园区发展空间;加大产业统筹力度,根据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各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各园区的产业分工和主导产业;加大项目统筹力度,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制度,根据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分工,合理分配项目资源,切实纠正无序化竞争;以开展“两帮两促”活动为契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建成投产率,推动园区尽快做大做强。

3、推进改革探索,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要严格防止园区行政化倾向,支持园区采取公司化的运作模式,鼓励园区建设开发公司上市融资;支持工业园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允许省级工业园区滚动储备一定数量的存量土地;支持园区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园区内部分企业贷款难的矛盾;支持园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债、集合票据等融资产品,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开展工业地产试点工作,适时将工业地产向各园区进行推广。

4、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要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推行电子审批,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要从完善规划入手,加强园区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学校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对重大项目的配套服务水平;要建立企业扩大再生产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已投产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要创新人才机制,加大引进力度,提高待遇水平,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工作,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要加快仓储、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减低企业经营成本;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服务的有效延伸;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不断提高入园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