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升级重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综合运营能力的提高,这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摸索、调整,而政府不应过多干预。
劳动力优势未完全丧失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业正遭遇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各自优势的“前后夹击”,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应如何突破?
张小济:目前发达国家确实掌握更多高新技术和规则制定话语权,但国内技术在某些方面不领先不等于不能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主要由市场决定,制造业也是如此。我们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而南亚等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更为低廉,我们的优势已逐渐转移到产品质量以及劳动力素质优势。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是世界最大的,而东南亚等地区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廉,但素质只相当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况。因此总体而言并不能说我国劳动力优势已经丧失。
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产业调整应主要依靠市场行为。以纺织行业为例,以前要依靠人力手摇制作毛衣,但现在因为请不起那么多工人,所以很多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控制十几台机床,而一台机器相当于过去十几台手摇机。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控制劳动力成本,这就是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一个例证。尽管目前国内劳动力工资成本可能是东南亚的三到五倍,但纺织等制造业并没有全部转移出去,原因就是国内生产效率提高。目前一些技术含量很低,完全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已经逐渐从东莞等地消失。但是出口总额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也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除了体现在产品种类的变化外,也不能忽视产品本身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我国国内市场广阔,无论是国外制造业转移抑或国内自主发展的制造业都有很大发展空间,汽车、工程机械、机床设备制造都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机械生产商,这为我国成为重要的机械制造出口方提供了前提条件。
强化市场机制作用
中国证券报:制造业升级不会一帆风顺,在你看来,应如何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拓高端市场?
张小济:明年制造业出口会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除了之前提到东南亚的低劳动成本对国内低端加工制造业的冲击外,制造业结构调整也会使与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等的竞争对象发生变化。此外,一些产业贸易保护主义比较严重。比如钢铁、化工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发达国家包括中等发达国家都还存在。在WTO案件中,中端产业规模较大,涉及就业人口较多,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反倾销案件最多,比例也相当高。
另外,许多产品出口以后,客户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对我国企业的海外综合运营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把东西卖出去,服务也要跟进。比如在非洲,利用零件攒车也很便宜,但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没有维修机构负责。如果国内制造业想在全球提高竞争力,售后服务的配套必须跟上。
面对这些挑战,应该让企业在市场中摸索应对。专家的建议主要是根据别国的经验,但是时代变化了,过去别国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内。企业应该在市场中通过竞争摸爬滚打,调整和回应市场的变化。我们希望出更多的华为、海尔,但这些企业都是在企业竞争中摸索出一套适应全球环境的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系统。如何树立好的品牌,世界和国内都有好的经验,国内企业可以借鉴,但政府不应该过多插手市场行为。
中国证券报:你预计明年制造业的出口形势如何?
张小济: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目前国内制造业正在实现产业升级,从轻纺到机械到装备到材料都在实现产业升级,但不能因此定义制造业属于低端还是高端。判断制造业处于哪个段位需要研究具体产业中的技术含量,否则即使是看起来技术含量很高的IT行业也可能只负责实际技术含量很低的简单组装。
我认为明年的出口形势会和今年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大概在7%-8%左右。我们不需要过度强调出口速度,而更应关注出口产业结构,以及同一个产业中产品结构的变化。如果仅仅是速度增加但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长期而言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好处。相反,如果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即使出口速度有所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外贸出口主要由市场决定,企业要在市场中不断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决定作用很有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