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党的十八大召开一年来,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阜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观念转变带动作风转变,以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不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产业格局逐渐完善,接续替代基本形成;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城区,释放县区发展活力;大幅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把更多的主动权、决定权交给市场、企业。倾力保障民生的项项举措如股股热流温暖滋润了阜新百姓的心田:全面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农村建“慈善房”,让每位特困农民“住者有其居”,越发密实的民生保障安全网逐渐覆盖城乡……一个个精彩的细节,不断充实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阜新篇章。
去年10月,省委主要领导到阜新调研时,明确指出,阜新要紧紧抓住我省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重大机遇,不断挖掘潜能、激发内在活力,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努力打造突破辽西北升级版。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立足资源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省政府主要领导到阜新调研时也强调,阜新产业集群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煤化工、液压、氟化工、皮革、板材家居五大产业集群是阜新加快发展的优势所在,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全部条件。希望阜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集中精力突出抓好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实现历史性跨越。
省领导的殷切希望,是对阜新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更为阜新的未来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大召开一年来,阜新市坚持发展不动摇,汇聚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坚持提高质量效益不动摇,提升经济竞争力;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增强市民幸福感;坚持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动摇,提高群众满意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激发城市创造力。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阜新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倾心尽力保障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突破阜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去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5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0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15元,增长13%。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壮大十大产业集群经济建设迈出新步伐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阜新市委、市政府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以煤化工、液压、氟化工、皮革、板材家居五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全力推进全市十大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催生经济实现蝶变式发展。
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去年阜新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十大产业集群新开工项目168个;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增长35%。
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第一系列全线调试;液压产业瀚石钻机等18个整机项目竣工;氟化工、皮革产业销售收入增长40%,玛瑙产业增长30%;板材家居、新型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铸造产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北京国能煤焦油、中国航天液压、江苏氟托、富新皮革、沈阳君航等项目开工,伊利乳业一期、新益达羊毛加工、晟宇铸造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与徐工、凯莱英、天士力、中国机械等集团合作加深。氟化工、皮革、铸造、新型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皮革交易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国家新能源示范市获批,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以做大总量、优化结构为目标,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工业优化升级,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倍增,一批新兴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大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达到650户,在全省位次前移;新增亿元以上企业20户、10亿元以上企业2户;实现倍增企业159户。阜矿集团成为中国企业500强。阜棉异地搬迁投入运营,远东重组、大金提质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户、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5.4%。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2.9%。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农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55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全面启动。实施“畜牧业强市”战略,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小区312个,畜牧业标准化水平居全省第二位。完成节水滴灌工程40.3万亩。农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5%,居全省前列。农村土地综合整治30万亩。
积极推进服务业做大规模,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4个,海棠山“中国北方文化名山”建设全面启动,房地产业、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央商务区等5个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230亿元;温泉旅游度假区年接待能力20万人次;十家子玛瑙、开发区汽车贸易两个集聚区晋升省级行列。新增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100户。宝地太阳广场、浙商大厦开工,兴隆CBD、亚欧国际建材市场主体竣工,五金建材城、世通物流园投入运营。金融机构新增贷款94.5亿元;交通银行阜新分行、阜新银行营口分行开业运营,广发银行阜新分行获批筹建。阜新市荣获“中国玛瑙之都”称号。海棠山、大清沟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合作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阜新市坚持不懈改革创新、在发展上求突破,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体现在政府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各项决策中。”阜新市领导说。
去年以来,阜新市坚持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集中管理公共资源,完善产业集群和新城建设管理体系,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如开展“工作创新年”和“规范管理年”活动,制定了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等48项制度措施,促进了政府效能提升、依法行政;出台了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整体搬迁、房地产业发展、工业地产招商等一系列政策,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3项,将20项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城区,释放了县区发展活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阜新市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力度,大量资产得以重组盘活,职工重新上岗。通过大力推进与域外大企业、大集团挂靠联合,涌现了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同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阜新银行“攻城略地”,到沈阳、大连等地实现跨区域经营和扩展业务。
在重点产业领域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去年,先后与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形成了以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和人才培养等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推进“资本与知本”融合。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型企业,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到去年已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4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目前,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过去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了5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去年,阜新市坚持打“城市转型试点”、“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这三张牌,积极引进域外企业、投资者参与转型。该市坚持高层推动招商,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港台、美韩等国家和地区招商44次,签约落地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6个,实现合资合作项目83个。工业地产招商取得突破,重庆盈田等10个项目落地开工。去年全市招商引资500亿元,增长23.5%;直接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12%。同时成功举办“九市一盟”区域合作峰会、第八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皮革展销会等活动。新增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4户。全年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21.7%。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阜新立足以加强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宜居城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推进中,该市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县城发展与中心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通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用自己的敢试先行,探索出富有阜新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同步进行,城市功能明显提升。玉龙新城、温泉新城等新城建设取得新成效,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彰武县被列为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其中玉龙新城新增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红星国际广场等项目开工,六合嘉际等项目主体完工,龙城广场、水系、道路、管网等配套工程扎实推进。房地产业投资119亿元,增长30%;商品房销售额68亿元,增长15%。建筑业总产值270亿元,增长23.7%,增幅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区垃圾一级清运机械化率达到30%,主城区营运人力三轮车全部退出,电动三轮车限行管理,市容环境进一步改观。
巴新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邱至赤峰大板段铺架完成;阜盘高速及北延伸线通车,高速阜新站扩容完成,城市大外环、皮革园区快速通道建成;拓宽改造城市道路28条;建设维修农村道路545公里。新建及改造城区地下管网277公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进行新一轮改造,城市保障供给能力得到提高。
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植树102万亩,完成200万亩经济林工程;实现退坡地还林6210亩,清理小开荒还林2086亩,围栏封育里程1686公里;草原沙化治理23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面积363.4万亩。城区植树147万株,新增绿地137万平方米。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展开,145个行政村治理达标。
阜新经济开发区、清源和氟化工、皮革基地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11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城区自备水源井封闭工作全面展开。海州区氟化工企业、细河区铸造企业搬迁全面启动,海州露天矿环境治理工程实施,煤炭物流园前期工作、辽西危废处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验收合格。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5.3%。
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家园,让农民乘上经济发展“快车”,享受经济增长“红利”,是阜新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一大亮点。
“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城市与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二元差异正在“抹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开始缩小。去年,阜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建立起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阜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更“倾情”民生,去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0.5亿元,增长10.1%,在全年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就达71.1亿元,占41.3%。锲而不舍创新实干新年谋求新发展
新年新风新篇章。
2014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趋稳向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已成大势所趋,同时国家出台《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省委、省政府实施新一轮“突破辽西北”战略,阜新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阜新市委、市政府已经作出了新一轮突破阜新全面部署,提出面临新目标、新机遇、新支持,全市广大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强化发展意识、实干意识、创新意识,尽职尽责,奋发有为,全力推动突破发展。
该市今年将紧紧围绕“尽快做大总量、努力提高质量”总要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工业产业集群、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生改善,向转型振兴宏伟目标全力迈进。
今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2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685亿元,增长20%;直接利用外资2.46亿美元,增长20%;出口总额2.76亿美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万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增长11%。
为实现上述目标,阜新市今年将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锲而不舍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计划招商引资750亿元,增长50%;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竣工投产项目200个;聚精会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加快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煤化工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液压产业实现450亿元,氟化工、皮革、板材家居产业力争达到100亿元,铸造产业实现140亿元,农产品、新型材料、玛瑙产业实现30%以上增长;加快集聚区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升级;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夯实富民强县基础;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全年实施城镇开发面积45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3.5个百分点。
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宜居阜新。抓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突出环境整治重点,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5%以上;进一步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改善民生,在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5万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万套以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缴费率均达到90%以上的基础上,做好15项惠民便民实事,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同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