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时代周报》报道,“大批美企正在从包括珠三角在内的中国悄然撤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摇身变为‘美国制造’,其中包括消费品巨头佳顿、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汽车巨头福特公司等。《纽约时报》也报道了同样的现象,一些美企已经采取了一些小措施把制造业工作岗位转回到美国本土,如星巴克、GE等公司。”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回流美国之后,今后五年间,美国将新增200万至300万个工作岗位。据《半月谈》报道,“1980年至2010年间,美国总就业人数增加了3609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却减少了877万人。这次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失业率一度超过10%,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是主要原因。2010年,美国总就业人数为12982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仅为1152万人。”
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的声音越来越大。美国有很多人觉得不能过分依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模式,而是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比如降低制造业的税收负担。
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4倍,所以中国劳动价格比美国低,并非代表劳动力成本就比美国便宜。即使劳动成本具备有优势,一样不能代表产品就有竞争力。劳动成本、制度成本、产品质量,这三个变量不能孤立起来。中国在制度成本方面,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时下降得非常快,但是这几年却是不降反升了。
据《时代周报》报道,“国内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制造业总体产能的过剩、融资环境的恶化,以及全球经济的萎靡,让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境。”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中美两国劳动力价格差距不断缩小。很多美企之所以在中国投资,劳动力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个优势却正在慢慢消失。
最近这几年,中国房价和土地不断上涨,从而间接推高制造业的成本。比如,厂房租金上涨、物流成本上涨等因素,这给制造业喘不过气了。中国油价比美国高、公路收费比美国要多,同时还有来自各个乱罚款。因此,整个物流成本就要比美国高。
中国税负越来越重,企业承受的压力越大。有一些企业老板除了交税之后,另外还要给官员送礼之类。长三角一位企业主的第二代在发帖上说到,“我爸给我看过一张花费表,08年一年,各种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大约花掉30万,占那年毛利润的20%。民营企业税收已经够重,可是不知道总理案头有没有这另外20%的额外税收数据。”
可以说,中国投资面临恶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一些美企没有回流到美国,但是也想方法逃离中国了。同时,中国制造业将有越来越多关闭了。一位企业主的第二代说到,“如果这样的困局仅发生在我们一个厂,或者我们一个行业身上,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认命。可事实是,民营制造业几乎每一家都面临与我们一样的困局,区别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如果中国放弃发展制造业,那么经济就会立刻崩溃。因此,中国制造业要自救,这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进行调整。政府要做到减少对制造业的干预,给予减税、调整新劳动法,放弃盲目的产业升级。
据《新华网》报道,“研究发现,最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行业包括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2万亿美元。”
制造业解决中国大量人口就业问题,一旦制造业出现了问题,到时将有很多人面临失业。如果政府把解决就业当做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制造业就必须重视。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李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