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行业,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理念、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作为新兴行业的会展业不断得到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会展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形成以长三角会展圈和珠三角会展圈为主,西北会展圈、东北会展圈、西南会展圈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长三角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会展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无论是场馆的面积、会展数目、规模以及影响都在我国整个会展产业占很大的比重,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其他中小城市为支持发展的会展产业结构。环太湖地区处于长三角地区之中,研究环太湖地区五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促进该地区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环太湖地区五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条件:环太湖地区各市特色产业有优势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环太湖地区是指太湖以及其周边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约占长三角面积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从历史看,这一地区是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历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对会展进行评估和资质认可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国际展览UFI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地区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作用。”
一个城市要发展会展经济,除了一定要具有先进发达的会展中心、运作良好的会展公司以及具备高素质的会展人才等会展业发展的自身条件外,它还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础条件:一是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二是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三是城市必须具有鲜明特点的产业结构;四是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只有具备这些基础条件,才能促进会展业的发展。环太湖地区具备促进该地区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会展业往往是在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条件优越的地区首先发展形成的。主要交通枢纽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地处鱼米之乡,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邻近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五市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北倚长江,东望东海,京杭大运河从本地区穿境而过。五市有各种发达的铁路、公路等交通。
五市经济繁荣,环太湖地区各城市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城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催生等多种举措,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服务业总体水平向更高层次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会展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此外,目前,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从而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环太湖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五城市都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竞争力强,在全省甚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特色产业集群。像常州制造业非常发达,已形成了以机械、纺织、化工、冶金和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常州是我国第二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及出口基地,同时,其周边的山东、安徽、浙江等省份积聚了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数千家企业,有利于常州工程机械会展业的发展。嘉兴具有发展会展产业的优势。除了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外,嘉兴有着丰富的会展资源、特色产业和产品,比如嘉兴的丝绸、嘉兴的粽子、嘉兴的服装、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嘉善的木业,给嘉兴会展发展提供了空间。无锡是传统老牌的工业强市,无锡的工业设计、生物制药、环保设备、冶金新材料都有着浓厚的产业底蕴。另外,环太湖地区五城市地处太湖之滨,都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都是历史文化名城。
状况分析:不断优化会展条件与办会质量
一是环太湖会展业发展的自身条件不断优化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会展业对经济的强势拉动,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会展业的直接收入是1的话,其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收入将达到9。同时,会展业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效益则难以估计,一个有创造性的会展活动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地方发展。拉动当地运输业、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关联行业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环太湖五城市的会展业从启动阶段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其会展的质量与档次不断提升。
会展中心场馆,为城市举办各类展会、壮大会展经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硬件平台,能改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繁荣城市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环太湖地区各城市都非常重视会展中心场馆的建设。
会展公司专业从事各类大型会议、展览、商务及文体活动的主办、承办以及综合服务。环太湖地区各城市都有一批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会展公司开展会展活动。会展企业是会展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会展经济的微观载体,会展企业是会展经济财富的创造者,是会展经济发展好坏的主要决定力量,会展企业的发展将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
二是环太湖地区会展业活动种类繁多、层次丰富
环太湖地区会展业活动种类繁多、层次丰富。2002年之前,苏州的会展业几乎为零。那时在苏州办的展会都是些小型的专业展览,例如园林建设、纺织品等方面。展览面积不过千余平方米,展位不超过100个。近年来,在苏州举办的会展项目数量逐年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先后成功举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APEC财长会议、第28届国际科联大会、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47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苏州国际旅游节、太湖文化论坛、亚洲阀门展等国内外知名会展活动。2002年创办以来,苏州电博会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IT专业展会之一。IT产业是苏州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与IT产业相配套的研发基地和营运中心不断在苏州落户,与IT产业相关的软件业、IC 产业和光电业等,也开始集聚苏州。目前,苏州市的IT企业达到9000多家,IT产品的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江苏省文化厅和苏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已经在苏州举办了两届,这是我国首个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专业性博览会。
建议对策:找准“三大不足”再上新台阶
五市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展馆规模小、数量少、设施较落后;会展业总量迅速壮大,但缺少品牌会展,缺乏竞争力;重复办展多,展商分流、规模小、效果差;运作方式多以政府主导型为主,一些展馆等场所的使用率不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要促进环太湖地区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会展业的活动应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会展业的发展不可能按照完全市场化的道路进行,但是政府的作用应该逐渐从参与主办展会转变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优惠政策的提供、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来。政府以行政手段办展,成为会展业的主体,但过多的行政干预和行政命令,会减弱了会展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的企业一年要参加三到四次相似的展会,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单纯的行政命令可以暂时促进展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都不利于组展企业和参展企业的发展。
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促进城市会展业的发展。环太湖地区各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本地区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如苏州市制订发布的《关于加快苏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市会展业新一轮跨越发展三年规划》等;无锡市制订发布的《无锡市会展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嘉兴市的《嘉兴市区会展业三年“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都对各地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是实施会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
通常说的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据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会展业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从事经营策划的管理者有15万人。而我国具备会展管理与运营的职业人才还不足200人,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不断培育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培育会展企业的发展,让人才、会展企业与会展经济共同成长。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建立多层次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会展人才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短期培训,促进会展人才的技能提高。
三是加强环太湖各市会展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加速的发展阶段,从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至20%左右。据有关研究预计,到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
城市会展需要沟通与协作,在这方面,本地区城市湖州、嘉兴已与杭州、绍兴等城市牵手,成立杭州都市经济圈会展节庆专业委员会,联手打造会展经济。环太湖会展活动种类繁多、层次丰富。环太湖地区各城市会展业有强有弱,但这种内部区域会展经济落差为城市之间会展业集聚扩散与会展要素流动提供了动力,有利于会展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