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的当口,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予以明了,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在这样一个 “三期叠加”的阶段,其面对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这是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论述,会议称,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有良好基础。
在去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表态——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中高速增长的阶段,目前已进入转型发展的阶段。
倘若放在整个全球经济增长的视野里考量,7.5%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经济体序列中依旧有 “惹眼”的位置,中高速的发展符合客观现实。
但在政府工作报告揭晓前,今年我国GDP增速与物价调控目标仍与大众隔着一层面纱。
多位经济学家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由于资源性商品价格改革、猪周期以及翘尾因素等原因,CPI目标仍框定在3.5%几无悬念,但GDP增速究竟是7%还是7.5%则主要取决于决策层对经济增长前景与改革进程的判断。
如果以地方为参考,近一半省区将2014年投资目标定在18%以下,这是多年来所罕见的。
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国各个省区经济增长目标下调的状态图来看,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目标都已经下调,或者经过两年持续下调。在东部地区,海南的目标由13%下调到10%,西部、中部、东部都有省区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超过3个百分点。
会议称,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框架,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着力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目前增长显然不依靠金融货币宽松政策以及惯性的投资拉动,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而在国内则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结构优化升级。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被视为当年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总纲,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智库成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报告本身很难像去年的《决定》一样有很多突破性表述,更多会围绕今年经济工作安排展开。
“但我国经济增速在面临多重原因的趋势性减速基础上,政府调控艺术将得到考验,我个人认为经济增速不宜过高,要为改革留出动力与空间。”这位人士说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向记者表示,今年年初物价的走势也是稳定的,这就为宏观调控从总量为主的调控转向以结构调控为主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他看来,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现在这三大杠杆配合得还不是很协调,应当有计划提出需要调控的方向、目标、重点。
“主要运用财税杠杆,包括贴息、资本金补助、降税等手段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特别是引导银行贷款的投向。”郑新立说,金融杠杆主要是管总量的,财税主要是管结构的,所以在宏观调控转向结构调整为主的时候,要更多地发挥财税杠杆的作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