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车间”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02-25 11:33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中国的所谓世界工厂地位是在新型的“温特制”管理方式下成就的,这个时代世界工厂已经名不副实,中国实际上只是“世界车间”而已。

中国的所谓世界工厂地位是在新型的“温特制”管理方式下成就的,这个时代世界工厂已经名不副实,中国实际上只是“世界车间”而已。

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回顾历史,第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英国,从1820年代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80年代经济衰落,英国的工业品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在国际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之后,按照通常的说法,美国在20世纪初接替英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并把这个地位一直保持到1970年代。日本随后短暂地接过世界工厂的位置,但很快就在1990年代把这个地位让给了中国。

制造业中心从英国到美国转移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这个伴生规律是否仍然起作用?很多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亚洲将成为世界中心”、“中国统治世界”的说法在西方已经很普遍了。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通过担当世界工厂已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这个趋势,有望在不远的未来逾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当“世界工厂”这个词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用于不同的国家时,它便成了一个专事迷惑的词语,最大的作用是制造一种以线性发展观为特色的现代性迷思。即便在发展主义的视野之内对比,新老世界工厂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也是非常不同的;相应的,后世界工厂时代的地位演进路径也可能不一样。

英国:辉煌的“世界作坊”

让我们先从英国看起。早在17世纪,英国就打败荷兰,成为海上霸主。在英法7年战争之后,英国更是在全球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体系,号称“日不落帝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几十年前,英国就已经是世界头号军事霸权国家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业体系还很简单,所以就算以20世纪初的标准来看,19世纪英国的工厂也简直不能叫做工厂。英国的工厂主要是由工匠们创立的,准确地说,那时的英国工厂只是能够用机器生产机器和工业品的作坊,把英国称为“世界作坊”似乎更为合适。

也正是因为那时的工业体系还很简单,在鼎盛时期控制着海洋、控制着世界1/4陆地和人口的英国,很容易就在工业经济四要素—设计、原料、制造和市场—都占据优势地位,几乎控制了整个工业产业链。以最先发展起来的棉纺织业为例:从提供能源的蒸汽机、制造最终产品的纺织机到制造机器本身的机床,无不体现了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从而对已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了重组。在专利制度的保护下,创新性的工业设计层出不穷,英国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掌控着棉纺织业技术和机器制造的发展方向。

作为蒸汽机能源的煤和用来制造机器本身的铁是当时工厂最重要的原料,英国本土恰有丰富的储量;作为棉纺织业原料的棉花起先来自于北美殖民地,在美国独立之后,英国把埃及和印度这两大殖民地变为主产地;棉纺织业需要大量的工人,“圈地运动”早已把大量农业从业人员驱赶到城市;最后,棉制品不仅在本国市场上大量销售,还更多地出口到广大的殖民地市场,当市场扩张受阻时,英国人就用武力打开大门。

比制造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制定世界规则的权力。在工业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时候,英国把自由贸易的原则强加给世界。此外,与军事霸主地位和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地位相呼应的是,英国把作为经济运行血液的金融也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渐把英镑纳入国际结算,最终打造成世界货币。

军事霸权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成就了工业体系发展初期简单产业链上的全方位优势,再进一步成就了其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这是英国在担当世界作坊期间的发展路线图。随着工业体系的复杂化,这样的辉煌再没有别的国家可以重现。

美国:为现代工业奠定基础

由于工厂主们缺乏更高层次的组织管理能力,加上工匠们囿于传统的僵化思维和日益落后的知识体系,英国未能突破作坊式生产的局限,也未能把握住将19世纪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机会。当美国人在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把从法国人那里学来的标准化制造、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组织管理术以及现代会计实务这些重大创新发扬光大之后,英国的制造业就逐渐落后了。美国人使工业真正全面实现了现代化,使工厂真正成为工厂。

这个时期,工业生产环节越来越多,但是在管理学上名为“福特制”的生产组织模式之下,大型企业即使不断把零部件制造的一些生产环节外包出去,也仍然能通过生产最终产品保持中心地位,与其他卫星企业形成垂直管理关系,控制整个产业链。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工厂的美国在设计、原料、制造和市场这四个要素方面都能够占据优势地位:在产业标准已经成为设计环节的核心的情况下,美国取得了大多数工业标准的制定权,因此牢牢控制了大多数工业的设计环节,通过收取专利费用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美国广阔的国土上蕴藏的众多矿藏基本解决了工业发展初期的原料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又凭借其新兴军事霸权地位控制了全球的原料(特别是石油)运输;而一波又一波来自欧洲的移民不仅为工业制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

尽管如此,在其他国家的竞争之下,世界工厂时代的美国的相对地位较之世界作坊时代的英国,仍然较为逊色。美国长期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美国出口的工业品只占少数,大部分都在本国市场上消费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世界工厂”称号多少有些名不副实。而且直到二战即将结束之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美元才逐步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仍然是伦敦。

首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较为复杂的工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后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和地理优势崛起为最大的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国家,这是美国在担当世界工厂期间的发展路线图。

中国:还只是“世界车间”

二战之后,世界工业体系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工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标准取代了产品,成为生产组织的中心环节。国际航空、集装箱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人力、物资和信息的全球化流动。这样一来,只要掌握了标准,跨国公司就可以把整个产业链分解成许多模块,再把不同的模块外包到世界不同的地方完成,最终通过专利费用坐收渔利。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那种以最终产品为中心的“福特制”管理方式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主流,所谓“世界工厂”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专事标准制定的“世界实验室”和专事其他工作的“世界车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