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球化进程 中联重科加速进军世界前三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03-04 08:22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2月26日,在某权威机构主办的“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上,中联重科作为样本企业受邀参会。副总裁孙昌军在会上表示,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中联重科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本两大平台,力争三至五年内进入工

2月26日,在某权威机构主办的“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上,中联重科作为样本企业受邀参会。副总裁孙昌军在会上表示,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中联重科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本两大平台,力争三至五年内进入工程机械全球前三,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孙昌军说,“中联重科从研究院中孵化、在市场中白手创业,到今天已经位居工程机械行业全球第六;经过持续的体制创新,已经成为股权多元化的A+H股上市公司,可以说是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的公众公司,高度契合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向。”

中联重科正是借助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不但做到了“走出去”,还成功“走进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2年创立时仅有8名员工、借款50万元起步,到目前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总资产870亿元的全球化大型企业。

混合所有制助中联重科走出去

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8%。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加速发展的阶段。但伴随着海外投资高潮的是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的低成功率。

公开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比例不超过14%,远低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失败案例,都不是因为商业因素,而是受困于“国家队”身份。

委派助手参与此次研讨会的某著名经济学家对此曾给出解决办法:发展混合所有制能解决我国企业“走出去”时遇到的这一难题。“混合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不会被其他国家所限制,也不会因力量小成不了气候,假定混合所有制还有外资参加,这样对企业‘走出去’是有好处的。”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张伟也认为,在企业对外投资与贸易方面,混合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容易被接受,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

中联重科也用实际案例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自2000年上市后,中联重科先后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M-TEC三家海外企业,买断德国OST平头塔系列产品全套技术,几次国际并购都获得成功。

事实上,从中联重科在国际市场打拼的经验还可以看出,混合所有制不但能解决企业的“身份”问题,更有利于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灵活运作、引进外资,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

2010年,中联重科通过H股上市完善了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引入了包括高盛、索罗斯在内的国际顶级投行。在实现与资本市场全面接轨之时,中联重科国际化取得持续突破。

借助H股融资,中联重科加速海外营销网络、海外生产基地、海外研发中心的建设,成功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全球化经营的领先者。资料显示,在中联重科H股融资的17亿美元中,有近7亿美元用于国内项目的改造,剩下的则用于对CIFA的支持和提升,拓展俄罗斯、巴西等海外新兴市场,以及15家海外销售和服务平台的建设。

2012年中联重科成功发行美债,并用于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的建设。其中,研发中心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而生产制造中心则按照市场布局: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印度、印尼。剩下的则用于全球形象店、物流中心、备件中心的建设,并增加35家新的海外销售和服务平台。

数据显示,目前中联重科已在近80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覆盖五大洲,囊括印度、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俄罗斯、阿联酋、美国、荷兰、英国、白俄罗斯、韩国、巴西、利比亚、埃及等在内的全球重点市场。

2013年,中联重科海外收入强势增长,达到35亿元。从索契冬奥会的主办地俄罗斯到2014年世界杯的主办地巴西,从代表高端市场的欧美到新兴市场亚非拉,几乎在全球所有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有中联重科产品的身影。

混合所有制助中联重科走进去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足够多的事实表明,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走出去了,但却没能融入当地社会,出现诸多的水土不服。这个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了,却没有走进去。”

中联重科是中国企业“走进去”的样本。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的案例曾被收入哈佛大学经典案例库。

在并购CIFA的案例中,中联重科借助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三方PE各自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此次收购因并购双方商业环境、文化理念、法律法规、会计税务制度以及工会制度差异所带来的诸多融合性风险。

并购双方利用各自在资源、品牌、渠道、技术上的优势,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CIFA通过稳固新兴国家市场、控制成本、加大研发力量等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主要产品的传统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在独联体等重点市场的开拓上也取得突破。中联重科则把CIFA在混凝土泵车领域领先于其他企业的行业尖端技术拿到了手,并利用CIFA的采购平台,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使中联重科年采购费用降低上千万。

中联重科至今没对CIFA公司派驻一名中方员工,但CIFA却在严格按照中联重科的制度体系运行;虽然CIFA是独立的法人,但每年会接受中国总部的全面审计,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复盘;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CIFA每天的运作都与总部遥相呼应,步调统一。

在当日的研讨会上,孙昌军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所有制本身体现了一种包容开放的精神。正是在观念、人力、资本、文化上的“开放”精神,帮助中联重科实现了“本地化”,使之开始成为一家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企业。

“两条腿”走路 中联重科向世界第三目标加速迈进

孙昌军也给出了中联重科国际化具体的战略路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大资本平台,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并购,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另一方,通过自建海外研发平台、装配基地、合资工厂、市场渠道,完善跨国运营体系。

2013年,中联重科在通往世界前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12月25日,中联重科宣布并购世界干混砂浆设备领域的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市场分析认为,通过并购,中联重科在该领域的产品品牌和技术竞争力将得到快速提升,而销售渠道的互补,更能帮助中联重科将干混砂浆设备业务拓展至全球领域。与此同时,中联重科首个海外自建生产基地—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巴西子公司正式投产,预计未来将有60%以上的元器件实现本土化生产。

研讨会上,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美诚认为,中联重科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经验表明,实现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各种资本优势互补,这也是打造世界级企业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而借助混合所有制,在世界级企业道路上不断迈进的中联重科也为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双重”参考样本。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