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印发和公布了指导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据报道,国务院发出的通知说,这是对如何落实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作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旨在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
“以人为本”是最大亮点
针对这部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规划,专家学者称“以人为本”是最大亮点。新华网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在徐洪才看来,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他说:“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
徐洪才强调,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出现“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现象;而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事关粮食安全。信息化则关系到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
《规划》提出了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例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对此,徐洪才认为这体现了中央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说,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设将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
他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世界也是一大机遇。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学者向本报指出,中国不改变土地制度,城镇化就难推行。此外,各个地方管控和政策执行的情况不一样,地方不必然执行中央政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去年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时,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另外,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