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90家老企业启动搬迁,2016年全部企业完成搬迁转型
克服困难持续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是青岛实现腾笼换鸟、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思路,青岛老企业搬迁取得重大突破,青钢、海晶化工等重点企业均已全面启动搬迁。截至目前,全市列入搬迁计划的110家老企业中,已有90余家启动搬迁,30余家企业顺利完成搬迁后竣工投产。到2016年,110家企业将全部完成搬迁、转型或关停,实现青岛工业的凤凰涅槃。
利用搬迁占据制高点
重汽青岛重工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搬迁到青岛高新区的老城区企业,目前,借助现代化装置的新厂区、国内领先的生产线、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青岛重工发生了蝶变,去年累计完成产品出口 6805辆,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我们利用搬迁机遇,重点围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进行结构大调整,成功实现了装备技术、产品层次、管控能力等各方面升级。”该公司总经理王瑛波说。2015年,青岛重工公司确立了产销专用汽车4万辆、工程机械1万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放在搬迁前,这样的目标想都不敢想。”
利用搬迁全面升级、在业内一举占据制高点,是我市所有搬迁企业的诉求。目前正处于搬迁过程的青钢集团,早早地与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了关键技术、高端产品合作研发协议,目标是搬迁后建成高效型、可循环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大量增加多种制造业所需的高端优质钢材产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计划把6家全资子公司搬迁到青岛董家口的双星集团,将投资35亿元建设绿色轮胎智能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贸易中心和汽车轮胎试车中心,大力推广机器人,实现效率、能耗全球同行业领先。
据记者了解,青岛重工新项目完全达产后,项目占地面积是搬迁前的2.6倍,销售收入是搬迁前的12倍。而据市经信委的测算,我市已经完成搬迁的30余家竣工投产企业,前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全部达产后,产值可达到170亿元,是搬迁前的2.5倍。
形成“低碳竞争力”
国内制造业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上的倒逼机制,使我市搬迁企业无一例外地将环保搬迁作为首要任务,力图搬迁后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上走在同行业前列,形成“低碳竞争力”。
2013年,青钢提前关停焦化车间,使李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每年减少了2000吨,今年3月又提前关停第一高速线材厂,比国家、省要求提前了近2年时间,关停后年减排废水84.6万吨、废气二氧化硫940吨、废气氮氧化物300吨、烟粉尘367吨。“提前关停生产线,部分客户将被迫放弃,加大了搬迁后相关产品再次进入市场的难度,同时需要提前安置约460余名职工。尽管如此,我们仍决定提前关停,因为换来的将是新工厂尽快投产。”青钢集团董事长王君庭说。据了解,位于青岛董家口的青钢新厂区将建设8条国际一流的线材生产线,建成全国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去年10月,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成为我市第一家全部关停的化工企业,停产后老厂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全部下降为零。据悉,这家老企业明年搬迁到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后,将对原有装备和生产工艺进行全面调整和创新,应用世界最先进技术和环保装置。
企业搬走“腾笼换鸟”
在我市大批老企业完成整体搬迁后,原有区域的空气、噪音等问题迎刃而解,腾出的地块可用于整体规模和成片开发,全面实现“腾笼换鸟”。
作为我市老企业搬迁 “重镇”的李沧,区域内共有工业企业290余家,2008年共有55家企业列入老城区企业搬迁规划,占全市搬迁企业总数的一半左右,青钢、红星化工等重化企业占地约为该区老企业用地的50%。截至目前,该区已有30余家企业启动搬迁,近20家企业完成搬迁,累计妥善安置职工2万余人。这些企业尤其是重化企业陆续搬迁后,将使原先的老城区产生巨变,逐步释放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据悉,我市已启动胶州湾东岸宜居新城规划环评,从把胶州湾东岸做优做美的角度整体考虑李沧楼山片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把该区域打造成胶州湾东岸的宜居新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