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一司长日前表示,我国已成中高收入国家,此言引来质疑。
人均GDP670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计算将近4万元,这确实是一个比较体面的数据。单纯从数据上看,我们确实已经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人均GDP与人均收入并非对应关系,人均GDP高并不代表人均收入高。笔者还注意到,网友对如此光鲜的数据并不感冒,不少网友调侃说自己拖了国家的后腿。官员与民众感受发生严重分歧,问题出在哪里?
虽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众整体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很多阶层的工资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正如网上一个段子所言:“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如果贫富悬殊的问题不解决,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成果被高薪阶层分享,让落在后面的人共享“被平均”的虚荣是很滑稽的。
收入增长还存在地区、行业差距与城乡差别,由于财力不同,有的地方工资增长只是画饼充饥,并没有足额发放到位,更有相当数量职工的工资尚在最低标准附近徘徊。甚至有的私营企业与家庭作坊连最低工资也无法兑现。除了少数掌握熟练技术的农民工以外,多数农民工与在家务农的农民收入也比较低。因此,普通职工特别是私营企业、家庭作坊雇工与广大农民远远没有达到人均收入水平,还有不少人无业可就,宅在家里拿低保金过生活。再加上高昂的房价让不少人成为房奴,增加了民众的收入痛感。在此背景下,公众对中高收入国家的高帽不领情,并不难理解。
其实,民众收入的增长不取决于数据好看,而取决于多数人是否真正从中受益。如果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人均收入即使再高,中高收入国家的帽子即便再光鲜,也意义不大。讨论人均收入的高低,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拉穷人给高薪群体垫底,而是为了让广大民众得到实惠、收获幸福。
实际上,没有纳入工资统计范畴的私营企业职工等低收入群体与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很不容乐观。不得不忧心的是,如果处于“短板”位置的低收入者的收入与生活水平没有真正提高,即使人均收入数据再漂亮,高收入者充分享受了发展的好处,也与低收入者无关。如果不厘清这些问题,简单地以人均收入审视发展成果,难免有些偏颇,不仅低收入者感叹“伤不起”,还会误导国家宏观决策。
对此,一方面要下气力提振经济,另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拿出更多财力投入公共事业,完善救助机制;增加民众福利,让普通民众对民生财政感同身受,取得缩小收入差距的实效,而不能躺在“中高收入国家”的沙发上沾沾自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