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们开始相信,房地产不是那么好了,甚至可能在某个时候会出现拐点。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很多,如人口老龄化、房子盖得太多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在动摇,等等。
我也同意其中一些观点,并在百家写了一篇文章《如惊弓之鸟的房地产》。可是,房地产商似乎不这么看,他们的行动至少显示了这一点。
今天,两个与此相关数据出炉。一个是北京市前四个月的土地出让收入,超过1000亿,比去年同期增长57%。另一个是全国第一季度的土地出让收入,超过1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40%。
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家口口声声在唱衰房地产,房地产商们难道不知道?如果房子太多了,他们就肯定不会大举投资了,没有投资就不会高价抢地。可事实上,土地市场仍然很热,流拍只是极少的现象。
土地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先导,土地市场没有动摇,说明房地产市场暂时还没有危险。当然,也不排除大多数房地产商判断错了,是他们的集体不理性。
土地收入狂飙,地方政府靠地活命,这会导致政府行为畸形化。过年的十年,是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但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失去老宅的市民付出了极大代价。
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万亿,而地方本级的财政收入才6.8万亿,如果仅仅计算地方税收收入,可能和土地出让收入相当。2013年的这个数字,比2012年多了一万亿,如果按照这个速度,2014年这样再卖下去怎么得了?
土地及房价虚高贻害无穷。房地产挤压了实体经济,辛辛苦苦工作十年,不如买套房放一年,这样谁还会投资实业呢?现在,物价的上涨,其中很大部分是房价和租金的上涨。这也是网络购物火爆的根本原因,不需要店铺租金的京东、淘宝还送货上门,怎能不火?
但是,地价上涨得利的是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入部分归公,我没有意见。但是政府应当通过法律规定,提取固定比例。而不是自己在土地市场坐庄,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土地市场火了以后,土地不仅仅可以被卖,还可以通过金融杠杆来融资,地方债务大抵就是这样产生的。资产不足是吧?没有抵押品是吧?划一块土地给你,什么都有了。所以,土地市场不能倒,土地贬值了,抵押物就贬值了,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出问题,经济功能就会紊乱。这关系到中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所以政府最怕的不是涨价,而是跌价。
在经济下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其实也只能依靠土地这盘棋来支撑。这也许是改革过渡期的代价,但土地的肿瘤会越长越大,任由其发展必会出问题。无论是增加中央直接支出、减少地方事权,还是发展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收入,这些改革都需要更快一些。
回到本文的次主题。如此高昂的土地成本,到底是哪些土豪公司在拿地呢?
据报道,昨天下午北京一下拍卖了5块地,收入超过80亿。竞争最激烈的是大兴黄村镇的一块住宅用地,吸引了恒大、北京城建等11家房企竞拍,经过一个多小时200轮的竞拍,最终恒大以41.6亿拿下该地块。这里面既有多家上市公司,也有国企。
通过国土资源部网站的土地成交公告,可以查到2014年以来在北京拿地的公司名单,总共有35个地块交易。其中,福州泰禾曾先后三次拿地,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法人代表是郑钟。这个1973年出生的专业毕业生,曾供职于福建粮油进出口集团,后来才干起了房地产。
其次是北京瑞元丰祥置业,这家公司分别和两家公司组成联合体,两次拿地。这家公司2009年才成立,法人代表胡卫民。胡卫民背景不详,或曾在首创置业担任过董事会秘书。
另外值得具有央企背景的大土豪,如中国水电建设、中铁置业、华润置地等。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很久以前的传说,他们仍在这个竞争性市场上和民营企业竞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