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目前我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今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将达2200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至2015年前后,将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全国逐步开展,将会越来越多的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保障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将会带动一系列产业链发展,尤其将助力于工程机械领域。
打开工程机械市场
当前,我国多个城市掀起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热潮。据了解,到2013年年底我国有19个城市拥有地铁,总里程达到2366公里,预计到2020年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到50个,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要达到近6000公里的规模,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4万亿元,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将保持大幅增长。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带动一系列产业领域,其中工程机械将应用于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站房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多个方面。在城轨建设初期,盾构机、运土电瓶车、门吊、钩机等地铁施工设备将会有大量需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地铁的工程造价是6亿~10亿元/公里,轻轨的工程造价为1.5亿~2.5亿元/公里,轨道交通平均造价在6亿元/公里左右,而今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将达到220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及投资规模为工程机械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盾构机成行业大蛋糕
如今,城轨地下施工中最主流的工法是盾构法,它的特点在于施工进度较快,节省人工成本且相对安全,因此在地下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盾构施工最重要的设备就是盾构机。
徐工集团凯宫重工南京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刘有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盾构机在地铁施工设备中占关键地位,目前凯宫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已应用于江苏南京、苏州等地的多条铁路的施工建设。”
盾构机不仅用于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城际铁路建设,还用于水利工程、过江隧道、军工等项目的建设,应用前景广阔。由于我国各大建设项目持续上马,盾构机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按照一台盾构机使用寿命为掘进10km~15km计算,我国盾构机市场每年的需求量将增加100台左右。另外,我国企业每年出口到印度等国家有30台左右。如此一来,我国市场盾构机保有量约为300台。而目前,我国铁路建设规模将比原定规划增加90%,“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规划的规模将进一步提高,高速客运专线、城市地铁建设将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届时,对轨道建设施工设备的需求将迎来高峰,初步估算,至2015年,需要约600台盾构机。
面对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盾构机国产化替代进口成为当前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盾构机的国产化之路
据了解,盾构机的成本高昂,一台盾构机的售价高达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而且,这种巨大、精密而复杂的工业产品一向是我国制造业的软肋,国内生产的所有盾构机关键组成和零部件,如主轴承、液压阀块等只能依赖进口,盾构机在国产化的道路上仍面临重重阻力。
尽管国内企业希望在盾构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目前世界上掌握盾构机技术的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和美国。2005年以前,仅海瑞克一家企业就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外资品牌盾构机占有率曾超过95%。
刘有刚表示,一些盾构机自主研发制造的龙头企业,在关键部件上同样依赖国外进口,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国内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瓶颈阶段。
我国当地政府采用的“产品进口、国内组装”模式,表面上解决了招商引资、就业等问题,实际阻碍了企业的自主研发进程。同时,我国的轴承、液压等材料都不过关,这些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缺失,往往使设备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同时,盾构机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存在发展无序、不规范的情况。如国内各企业出现一拥而上的情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趋多,规模偏小,缺少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动力;施工方大客户中铁、中铁建的下属公司自有产品对市场的“垄断”等。
面对这些问题,刘有刚表示,盾构机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不可能一举实现国产化,还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凯宫重工正在努力通过降低盾构机制造成本、开拓研发范围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
“企业从2012年开始开展了盾构机旧机改造的业务,实现了核心部件单纯从国外进口到深入了解学习核心技术的转变,这有望使盾构机的制造成本降低10%~15%左右。”刘有刚说。
在完善市场竞争方面,原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董必钦表示,加强调研、摸清市场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在不同领域、情况应用的盾构机产品类型不同,而且产品都有开发周期,因此需相关主管部门尽快调研,研究各领域究竟有多大的市场需求,避免企业盲目投入。总之,盾构机市场不仅需设定准入门槛,完善准入制度,相关安全标准与法规、行业统计工作等也亟待建立健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