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的潜力持续释放,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体量世界级的企业集团。比如:我国的叉车市场过去几年连续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据中国工业车辆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叉车的国内生产量近33万台,占到世界销量100万台的近三分之一。安徽叉车集团(以下简称合力)是我国叉车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连续23年行业产销利润第一,拥有行业唯一上市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产销规模突破8万台,合并营业收入增长近10%。虽然合力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保持了多年行业领头羊的位次,但是在国际行业销售额排名上,合力只能徘徊在第八、九名的位置,基本处在第三梯队阵营的中后端;现在国内高端的市场基本上还是被外资品牌垄断,中国本土品牌基本上很难能进入该领域市场,国际市场更是如此。类似的情况在中国的制造型行业中不占少数,如何破解中国企业难进世界一流品牌的怪圈?如何打造民族自主的百年企业?如何寻找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软实力。在这里结合合力多年的发展情况,可以简单梳理出以下几类问题。
中国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迫在眉睫。中国制造型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也包括非同行的企业,硬件条件几乎没有差距,在占地面积、厂房、设备、工业装备等方面超过国际水平,甚至处于领先地位。如丰田造普锐斯的工厂,硬件条件就远远比不上我们国内好的汽车厂。国内新上马的民族品牌汽车企业硬件设施都远远超过国外,但为什么我们却造不出来一百多万的汽车?再举个例子,比如叉车配置的发动机,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比日本和欧美的缺什么零件,整体的质量甚至还比国外重,但是欧美日产品的价格却是中国的2-3倍甚至更高。在工业制造领域,凡是附加值高、价值量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毛利率均比较高,这就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利润率,适应中高端客户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要达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关于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的几个方面,这里统称为增强企业的软实力。那么企业的软实力究竟关键是什么呢?
一是研发创新能力。所谓研发创新能力,就是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的创新其实只是设计应用能力的创新,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研发。扪心自问,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自己都是一个问号。一些企业没有创新能力,最多只是一些产品应用设计能力,没有基础研究、技术发展能力,更缺乏原创的东西,这些都限制了中国行业的技术发展、转型升级。
二是在管理能力方面。多年来,从政府到企业层面,对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仍然很薄弱,缺管理、不重视管理,企业现场毫无管理痕迹的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传统国有制造型企业,近几年,合力在探索过程中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一方面,从战略宏观方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年度和运行中的体检,反映出合力的问题,指引在哪些方面重点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合力导入并学习、应用和探索中国企业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模式,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情进行管理。国外有位管理大师曾说过,“没有一家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甚至是同一家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并不适用于现在,这很可能成为企业如今失败的根源”。由此可见,企业成功的模式是由当时的背景条件决定的,不可复制,一定要选择的学习、结合实际情况的使用、创新的应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今年是精益模式在合力推行的第五年,效果逐步显现,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与国际一流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运营管理水平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精益生产和管理是合力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信息化方面。以前,合力的信息化工作也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实际上对照国际一流企业尤其是与合力选择的标杆企业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全流程、全过程中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做到“三流合一”,“三流”指的是物资、信息、资金三个方面,没有做到“三流合一”就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没有做到全流程的覆盖,也不叫真正的集成系统的完成。只有做到实时、准确、唯一和共享,才能做到卓越绩效模式中所说的“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决策”,若没有信息化的支持,“人人都是经营者”的愿望无法实现。
四是企业文化方面。这是优秀企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准则的落地方面。现在中国很多的企业都是有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在空中或者是半空中,如何落地?合力通过学习研讨一些优秀企业是如何走的,比如说IBM如何转型的企业文化落地,这些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企业高层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若高层违反了企业文化宣传的诚信,则是对企业文化的最大破坏。比如有些企业纵容自己的采购部门恶意占用工业物款,企业诚信文化就会毁于一旦。合力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诚信上的不良记录,相信品牌的价值是慢慢积累而来的,这是合力上上下下员工一起努力的结果,合力现在也在逐步地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做法,引进集成研发系统,合力最新的MM方案中也提到从战略到执行如何规划,从市场到产品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争取让合力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以精品回报社会”的理念真正地落地,落实到从领导到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上去,总结起来就是要以开放的理念引进国内外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和管理,要用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创企业美好的明天。
以上企业软实力的四个方面说到底关键在于人,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到员工,人的素质没有全方位的提升,是做不到或者实现不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的要求的,企业重点要在人方面下最大的功夫,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在合力总结起来就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任何一个学历层次的员工,都要有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理念,学以致用,再思考、领悟,组织学习中产生火花,才能创新。员工的学历是一个方面,学习能力与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实践、创新是紧密联系的,合力要求员工要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思考后要把得到的体会带到实践当中,结合实际。学到了东西,也有了一些想法,工作时却还是用和过去一样的方法,那么这个学习就没有效果、没有意义。在实践中要探索创新,在创新中感悟总结,把这些感悟和总结变成知识点,在公司范围内传播,放大学习成果,把一位员工的学习,变成组织内的学习,只有通过这种模式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果。
1991年,合力正式成立了教育委员会,公司董事长亲自担任教委会主任,委员会下设思政、研发、营销、管理和生产五大培训专业组,这些专业组既是员工学习培训的门类,也是普通员工每年晋升加薪的主要通道。合力目前建立了包含分厂、子公司相对完善的学习制度,包括培训组织、培训评价及奖惩等机制,以前合力曾在内部讨论管理制度时说过: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制度是什么?其实就是人力资源制度,干部人事以及用工分配是我们企业关键性的制度,有了这套制度就能留住人才;没有这套制度,员工会流失,员工没有干劲,员工没有工作意愿。而学习培训制度正是人力资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合力一直十分重视培训资源投入,包括培训师、教材、场地等各类软、硬件条件,同时不断创新、利用好各类学习培训的载体、平台,2012年合力新上线的网络学院就在广大的普通员工中取得了很不错的学习和培训效果。
除此之外,合力在培育员工成长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德”的教育。企业培训职工,不外乎在“德”“才”两个方面,现在很多企业考虑的比较多的是在“才”的方面,而在合力有段不成文的用人观:有德有才的人我们要重用;有德无才的人可以用,这类人在合适的地方照样起作用;无德无才人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最怕的是无德有才的人,这种人坚决不能用。所以企业一定要从德才两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行。任何一个好的企业,在员工德的教育上面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越来越多的人不懂规矩,现在的年轻也是一样,传统的东西丢得差不多了,在企业里不懂规矩,如何在以后的社会和市场活动中懂规矩?尤其是制造型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员工和干部队伍,需要良好的产品口碑和市场信誉,这样才能为跻身世界优秀制造品牌行列创造扎实的基础条件。一直以来,围绕员工“德”方面的学习培训,合力始终注重对员工正向心态和品格等方面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合力多年的发展有着一批批务实求真,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员工,才成就了现在合力全国行业23年第一,世界第八的辉煌业绩,合力的十大准则中就明确有一条“保持正向心态”,将具体的培训内容纳入到合力文化体系之中;每年公司都在方针目标中指定团委、工会等部门牵头负责该项工作,教委将员工的品格教育列为重点培训目标,大力宣扬发生在合力员工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各项学习参观活动,建立基于合力文化的考评体系,持续充实员工正向心态的能量,不断丰富员工优良品格的内涵,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成长。
企业软实力四方面的增强,关键点还在员工的培养,这不仅对于合力,对于国内其他一些企业都十分重要。有无管理痕迹、员工的精神面貌如何都是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重要标准,表象能反映一个企业的内在,合力正通过立足员工多方面的发展,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再结合本来具有的硬实力,共同促进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向前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