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基建首先受益“微刺激” 更多手段酝酿实施
今年第二次定向降准于6月16日正式实施,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目前符合条件的银行已获准降准0.5个百分点。据受访业界人士估算,包括本次在内的定向降准已释放流动性约2000亿元左右。
连续两次定向宽松之后,“微刺激”还能走多远? “微刺激”还会以什么方式进行下去?这已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悬念。
货币政策仍以定向为主
“未来货币政策实施空间仍很大,很可能仍以定向宽松为主。”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石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还没必要降息。
市场的这一判断与高层近期的表态一脉相承。
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智库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经过连续两次的“定向降准”之后,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经率都已经下调了0.5个百分点。
接下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会不会也纳入其中?
“目前四大行并不缺钱,主要可能通过再贷款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信贷额度。” 民族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期政策已初显效果,未来还可能会继续出台定向降准举措,不过国有四大行很可能难以覆盖,因为担忧资金会流向房地产等领域。
有媒体称,央行[微博]目前正在研究抵押补充贷款(PSL)的创设,其目标是借PSL的利率水平来引导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
据悉,PSL这一工具和再贷款非常类似,但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市场猜测,未来 PSL有可能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贷款工具,但再贷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篮子当中。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这样,央行可以借逆回购、再贷款、定向降准、 PSL等很多工具体系来调控基础货币。
在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看来,当前的宏观管理思路正在转向“宽货币+宽信用+宽财政”,重点是“宽信用”,而适度放松存贷比可能是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选择。其依据是小微、“三农”和其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领域放松存贷比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上述领域信贷资产占比,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增强有助于降低上述领域信用风险爆发的概率。而存贷比放松配合非标融资监管硬约束(127 号文),可以引导金融机构表内信贷承接表外融资,表外通道业务融资链条缩减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不过,虽然二季度货币政策定向宽松两次加码,但对于货币政策取向,央行将其定性为“微调”,并强调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改变,仍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大型项目或是货币宽松主要受益者
已经披露的实体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形势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但其中房地产市场走势疲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仍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70个城市房价指数显示, 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20个,上涨的城市有15个。这也是自2012年6月以来房价下跌城市所占比例最大的一次。
这一形势下,国务院6月初已经下发通知,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察。 近期包括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针对不同领域的稳增长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铁路、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3亿元,同比增长6.6%。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项目向民间投资开放的力度明显加大。
6月16日,陕西发布了39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涉及交通、水利等六个领域,总投资约2704亿元。
5月底,湖南长沙举行的民间投资项目对接会上,该市政府发布面向民间投资开放的86个项目,覆盖重大城镇片区项目、产业投资、交通市政、生态景观整治、棚户区和安置房、社会事业等六大领域,总投资达1010亿元。
有媒体统计估算,陕西、湖南、重庆、河南等地,近期向民资开放的投资项目达数百项,总额超过9500亿元。其中,地方基建在内的投资项目呈现加快落实的迹象。
有发改委人士称,当前80个试点项目,民资已涉足两成。
“不过吸引民资进去需要一个过程,不会那么快地让80个项目短期内全有民资入场。”陈伟对记者说。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处于“准通缩”已成共识,需要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近期要考虑下调存准和利率。“没有足够的投资,经济增速会下降,就业会受到影响,收入增长会放缓,消费扩大也会落空。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侧重长期引导资金成本下降,近期要侧重适度下调存准和利率。”他说。
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看来,货币增长方面,5月M2同比增速小幅加快,也体现了央行对流动性投放的态度很可能发生了变化。
央行数据显示,货币信贷增长超预期,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708亿元,同比多增2014亿元。
徐高看来,分细项数据中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维持在上月40%的较高水平,但房屋按揭贷款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幅却依然有限。
“这意味着基建投资应该是近期货币宽松的主要受益者。5月城投债继续放量也表明,5月流动性投放很可能延续了向基建投资倾斜的‘定向宽松’的特点。”徐高还表示,“从5月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增速的加快,以及投资到位资金中财政部分的加速来看,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应该是在向基础设施投资倾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5月全国财政支出增速较去年同期(12%)翻倍,达到24.6%,全月共支出近1.28万亿元。创22个月的最高值。在徐高看来,这表明财政终于开始向实质性的“积极”迈出了一步。
“如果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国家会相应推出有针对性的投资项目。”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计。
“微刺激”效应尚存分歧
与以往相比,对于政策落实决策层似乎比以往更加重视。
国家税务总局[微博]近日下发加急通知,要求全国税务机关迅速开展对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查工作。 除此之外,交通运输部也开始内部盘点稳增长的项目落实情况。
事实上,在通过货币政策微调总量管理之外,行政和财政领域的“改革红利”也是“微刺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减税还在继续。 6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将自来水、小型水利发电等特定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6%、5%、4%、3%四档征收率合并为一档,统一按现行简易税办法,执行3%的征收率。据估算,这样每年将为相关领域企业减轻税负约240亿元。
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随后的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措施包括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
“靠财政发力也不容易,因为盘活存量比较困难,刺激力度可能不大。并且也需地方配套发力,否则很多项目投资落实不了。”陈伟表示。
虽然地方政府对基建充满热情,但由于今年土地出让收入明显减少,资金备受困扰。近期有消息称,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和投资银行及评级机构接触,开始尝试对海外发债进行融资。
在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在决策层“微刺激”和出口持续复苏的背景下,预计经济增长势头有望在今年夏季持续改善,从而支撑二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反弹。当前实体经济初步改善的迹象应有助于缓和决策层大幅放松宏观政策的压力。
“房地产下滑的更多负面影响将在秋季和2015年逐步显现出来,随着房地产持续下滑,‘微刺激’效果消退,预计经济增速会再次放缓,从而可能迫使决策层进一步放松政策,包括房地产相关政策。”汪涛表示。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则认为,未来数月决策层对经济增速的担忧有望缓解,尤其是在预期下半年外需变强的情况下,其他重点改革领域(包括国企改革方面)将取得进展。“今年三季度的宏观经济都有望重回去年三四季度的‘最佳组合’。”宋宇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