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建设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国际竞争力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06-23 14:18   来源:中国交通报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十五”期开始,我国启动并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如今“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

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十五”期开始,我国启动并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如今“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走出去”战略在有力推动对外经济合作的同时,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承包工程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之一。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促进国产设备出口和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支持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改善双边关系,执行我国经济和外交战略的重要作用。作为对外承包工程的主体,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一马当先。他们面对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在学习中融入,在融入中学习,在波折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最终成功地站在了国际市场的前沿,并用实力和技术赢得了国际对手的尊重。

提起肯尼亚A109国道,大部分肯尼亚人民更喜欢称呼这条路为“中国路”。因为在这条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肯最大港口蒙巴萨的交通主干线中,有150公里的公路由来自中国的企业——中国路桥承建。

尽管已经使用14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辆重载卡车疾驰而过,可这条“中国路”依旧路肩整齐划一,路面平坦如砥,过往的司机在享受“中国路”带来舒适体验的同时,也将“中国路”的名字传遍了整个肯尼亚。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交通建设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非洲去“淘金”,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普遍选择。30多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在非洲修路架桥,一条条、一座座带有中国“血统”的路桥工程,服务着非洲当地人民的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友谊的见证。

而如今,除了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走出去”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门槛难进”的欧美等高端市场。

从“大而不强”迈向“大而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5月的访非之旅,再次把交通建设置于发展中非关系的重要一环。从20世纪80年代起,非洲一直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走出去”的一片热土。截至2012年年底,非洲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中国企业在非洲建成了大量基础建设项目。

中国路桥1979年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中国最早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四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至今,企业已经在非洲各地修路造桥30多年,企业利润目标也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0万元到今天的近20亿元,不可同日而语。

这只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在非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中国路桥的母公司——中国交建为例,作为建筑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目前企业在非洲30多个国家的在建项目合同额约200亿美元,派往非洲的员工约9000人,雇佣当地员工近50000人。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中国交建副总裁孙子宇介绍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从最初的劳务输出阶段,到施工总承包阶段,再到设计施工总承包即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并输出标准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劳务输出阶段,中国交建跟在西方承包商后面从事劳务分包,尽管项目风险不高,但是获得的利润也不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的低端工程承包阶段,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局限,只能承揽一些规模小、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工程项目,利润微薄,并且交了不少“学费”。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技术与设备逐步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开工建设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中国交建旗下的中国港湾提供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设备安装一条龙服务;自2003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诸多伟大工程的成功实践,中国的技术、设备、标准逐步得到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开始全方位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日前,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3》表明,尽管面对国际市场疲软、资金瓶颈犹存等不利因素,我国2013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业务规模再创新高:新签合同额1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较2012年增加近4.9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74.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 10785.0亿美元。

在实现连续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布局也呈现出新的亮点,市场分布呈多元化发展。亚洲和非洲市场仍在全球业务中占主要份额,拉美和欧洲市场业务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速加快现象。在拉丁美洲,中国企业2013年新签合同额达183.2亿美元,同比增加25%;在欧洲市场,中国企业新签合同额 114.2亿美元,同比增加32%。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走出去”正一改以往“大而不强”的状态,健步迈向“大而强”的时代,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的硬实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曾经锁定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并已占有一定份额的中国交通建设企业目前越来越多地将目标瞄准了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市场。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王禾在第五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论坛上介绍,目前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分别与中国政府就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合作签订谅解备忘录,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政府间合作渠道的搭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数据显示,随着各国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57万亿美元。

面对机遇,绝大多数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调整海外发展战略,主动出击,赢得市场。

“要做到‘两条腿走路’,让工程建设与制度管理同步‘走出去’,助力‘大海外’战略的实现。”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段东明表示。据介绍,目前,该集团海外经营已形成了“1+4+N”的格局。近3年来,集团在非洲、拉美、亚洲的11个国家开辟了公路、房建、电力、通信、市政等多项业务,新签海外合同额位居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前列。

为了更适应海外市场的要求,本世纪初,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制定了“大海外”的发展战略,在局本部管理机关成立了涉外的国际部,又相继成立了专业从事海外业务的海外分公司。这些机构的设立为中铁四局海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业务支持。当前,中铁四局的海外项目分布于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年来,累计完成营销额27.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14亿美元。

机遇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失败。“中海外”事件便是其一。

2009年9月,中海外牵头联合中国隧道集团、上海建工以及波兰贝科玛有限公司(DECOMA),以低于波兰政府预算一半的报价获得该国A2高速公路项目标的。2011年5月中旬,A2高速公路项目因拖欠分包商工程费用而被迫停工。整个项目因成本管理失控、无法获得合同外工程变更补偿等种种原因,面临3.94亿美元的潜在亏损。2011年6月13日,业主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开宣布,解除与中海外联合体签署的工程承包协议。

折戟波兰,为盲目“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单纯的把国内模式照搬到国外,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加之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安全风险、市场风险、体制风险等,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危机。

“面对‘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企业应该选择良好的当地合作伙伴,放弃单打独斗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经验,并要舍得让利,推行‘属地化管理’。”孙子宇对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出了他的建议。同时,他认为企业自身应该要具备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意识,在员工队伍结构、资产结构、投资模式、风险管控等方面加大建设和投入,把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发展目标。

在推动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交通运输部通过与有关国家签订交通合作协议、制定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等方式,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使交通企业海外市场网络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已走向五大洲,业务涉及交通基建、远洋运输等多个领域。

为有效提升我国交通运输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标准”在海外推广和应用,2012年3月16日,由交通运输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交建编译的首批中国交通建设标准规范外文版问世。“中国标准”的“走出去”,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增强了信心。

融入当地架起“友谊桥”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怎么尊重当地习俗和价值观,实现与当地经济共同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微观层面的国家外交。

肯尼亚内罗毕东北环城路项目是中国在肯尼亚道路建设上投资的第一个大型优惠买方信贷项目。在内罗毕东北环城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员工只有35 名,而当地员工则有1300多名,他们既有一线的操作工人,也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当地劳工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充分的岗前培训和中国技术人员的细心帮扶,大大提高了当地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项目进展中,很多当地员工都可以独立负责相关管理及技术工作,他们在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中掌握了大量实用的技能,成为肯尼亚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明显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

2007年,中国路桥与安哥拉城市规划与建设部共同发起组织了一个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全额资助的形式,帮助由安哥拉城建部推选的31名优秀安哥拉青年赴华接受本科教育。作为这31位留学生在华的担保人,中国路桥全权负责其在华期间发生的所有学习、生活、住宿等费用,这批留学生已于2012年6月顺利毕业。2011年,中国路桥又与长安大学签署了培养刚果(布)留学生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路桥将分批全额资助100名刚果(布)学生到长安大学接受为期5年的大学本科教育,每批次20人,持续5年。

2010年8月以来,巴基斯坦全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中交二公局四公司巴基斯坦项目部在自身遭受较大损失的情况下,出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为当地村庄开挖水渠,治理河道,解决了村庄周围农作物的灌溉和村民的饮水问题。同时,通过捐款、捐物的形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也是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的深刻体现。

为所在国老百姓就业提供岗位和技术培训、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群众免费修建便道……中国交通建设企业在建起一条条“中国路”的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座中国与他国的“友谊之桥”,而他们的行动也赢得了当地的尊重并得到了回报。

2003年,为了纪念中肯建交40周年,肯尼亚将发行的一套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图案定为中国路桥承建的150公里的“中国路”。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首次与外国共同发行纪念邮票,将永远见证着中肯友谊。

2011年利比亚大撤退时,由于与当地社区关系非常融洽,中方公司在组织撤退之前将各种设备资料完整封存并委托当地部落长老保管。战争结束后,公司派人回去查看,发现当时职工晾晒在工地院中的衣物还原封不动。

回首“走出去”的30多年,尽管路程曲折、充满挑战,但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凭借着坚强不屈、乘风破浪的精神,实现了“走出去”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发展。展望未来,“走出去”任重道远,他们将继续发扬精神,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