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波《求是》撰文: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国登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07-01 09:46   来源:《求是》杂志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前所未有,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阶段。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前所未有,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阶段。

一、深刻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带入一个新阶段,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内外部环境。

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难现强劲复苏势头,这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将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甚至萎缩的风险加大,使得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2013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 89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并成为美国337调查最大受害国之一。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很有可能更为激烈,对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将造成不利的影响。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双重挤压。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美国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设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战略”,欧盟国家提出的“再制造化”目标是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15.1%到2020年提升至20%。同时,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我国形成了同质竞争。在这种局面下,有的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装备制造业每年25%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些行业生产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和土地、物流成本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装备制造业原有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目前我国耕地占用已达到红线,石油、铁矿石等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一些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同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也带来挑战,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快调整。

二、新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新的历史机遇

在充分认识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历史机遇。从当前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3家中国大陆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中长期看,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加,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巨大动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还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够。而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前正在推进的全面改革,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融合,为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

“四化同步”发展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巨大需求空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在丰富产业格局的同时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这将为装备制造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需求。“四化同步”发展将形成一个13亿多人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成为引领力量,其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它将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新兴业态产生,重塑全球装备制造业格局。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对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将提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更高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这些都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重要战略机遇,到202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到25%,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任务

从发达国家的历程看,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其工业化逐步完成的过程。考察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其装备制造业普遍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雄厚的产业规模,表现为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在全球占有相当比重;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表现为基础配套能力强,高端装备比重高,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表现为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质量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四是持续的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这些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及演进规律,从我国当前现状及趋势出发,我们认为全面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第一阶段,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第三阶段,到205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为此,当前阶段必须抓住重点,打牢基础。

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三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着力强化制造基础,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基础配套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强基工程,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要鼓励主机与配套企业联合攻关,大力推广高效新型制造工艺流程;要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夯实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基础。此外,还要通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重点领域推广可靠性工程,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和培育,严格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监管,实施一批重大质量工程、质量技术推进工程、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绿色制造是制造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严格规范和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着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要重点推广兼有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及废弃物消纳和资源化功能的工艺流程,大力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技术装备,发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是重点发展处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前端服务——设计和研发,二是重点发展产品生产后端服务,实现服务增值。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培育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具有产品、资本和技术输出能力的大企业,同时还要着力培养一大批“专精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群体。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原则,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具体来说,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支持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体系,推动大型成套装备出口;二要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商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成链“走出去”;三要支持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外企业,开展全球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四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