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是一项个性化强、技术难度大、关联面广和市场需求量大的重大装备,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地铁建设热潮的到来,初步估算,至2015年,需要约 600台盾构机。而面对巨大的市场,盾构机国产化替代进口是未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企业应该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还需政策支持和监督指导,推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盾构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不断研发出适合国内使用的高性能的盾构设备,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 经信
盾构机作为装备制造业标志产品,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隧道掘进超大型专用设备。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升温,对盾构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初步估算,至2015年,需要约600台盾构机。而面对广大的市场应用前景,盾构机国产化替代进口是未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据预测,2020年,我国将有36个城市拥有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达到11042公里。可见,未来5至10年,将迎来地铁的发展高峰期,这将给盾构市场带来无限商机。如果按照一台盾构机使用寿命为掘进机 10千米~15千米计算,我国盾构机市场每年的需求量增加100台左右。另外,中国企业每年出口到印度、美国等国家有30台左右。这样看来,我国市场盾构机保有量约为300台。而目前,国内铁路建设规模将比原定规划增加90%,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规划的规模将进一步提高,高速客运专线、城市地铁建设将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届时,对轨道建设施工设备的需求将迎来高峰。
现实残酷
据了解,我国大约有85%的盾构掘进机依赖进口,欧洲和日本等公司的地盾构机在中国的盾构掘进机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其中,以产量1670台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占据欧洲大半市场份额的海瑞克、以及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维尔特的表现最为抢眼,光德国的海瑞克就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
近年来,我国地铁、水利工程、过江隧道等众多工程纷纷上马,国内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纷纷通过与国外盾构机制造商合作、合资或自主研发及并购国外公司,开始进入盾构机制造领域,中国制造的盾构机产品开始在市场上显现。目前,国内已有近30家企业进入盾构机行业,打破了国外盾构机独占市场的局面。有些企业已可单独承接项目,具有自主开发、设计、制造、成套以及施工的能力和水平,正逐步实现自主化、本土化、产业化、市场化。
但是,盾构机关键部件技术一直被少数几家企业高度垄断,而国内众多地方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实际上成为承担配件制造和组装的代工车间。由于盾构机的“定制化”特点,其制造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盾构机进行不一样的配置,而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这些核心技术都牢牢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
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我国盾构机行业凸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企业产品和设计领域差距明显。盾构机制造与国外的差距主要在设计技术上,即各种技术设计集成的掌握,归根到底是在设计人才的差距上。尤其是国内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盾构机设计的优秀人才,造成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为国外公司贴牌制造生产,来图制造加工,缺乏自有的核心自主创新技术能力。
第二,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存在潜在隐患。制造工艺技术也有明显差距,但主要体现在一些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制造差距,尽管目前不是制约国产盾构机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但关键零部件如主驱动部件等需要从国外进口,为未来市场的长远发展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潜在隐患。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第三,市场缺乏科学全面的调研,对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存在滞后空间,对国内企业应对市场变化造成信息阻碍。政府为盾构机行业的发展软环境建设上尚需一定的提高。加强市场的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盾构机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存在无序和行业不规范状态。有与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的上级管理部门分散,导致其市场需求的真实具体数据难以统计,行业出现了一拥而上的局面。
第五,国内行业企业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状态,市场尚没健全集中,不稳定的企业竞争秩序对市场内企业稳定健康竞争存在阻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趋多,规模偏小,多而不强,大而不精,缺少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动力,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待完善,监管不到位。
奋起直追
为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国家出台了重点扶持振兴盾构机国产化的相关政策,国家把盾构机的关键技术研制列入了“863”计划。随着“863”计划以及 “九五”、“十五”等科技项目的完成,相关技术基本满足现代盾构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盾构机自主产业体系建立打下基础。目前,上海隧道、北方重工、中铁隧道、三一重工、徐工、厦工等企业,拥有了生产基地,强化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取得成果,已经能够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装备,这些都为我国盾构机行业整合聚集了力量,盾构机国产化终于开始“起跑”。
2011年12月23日,三一重工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控股、中铁五局、中建市政启动盾构机战略合作仪式。三一重工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技术及渠道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隧道机械国产化率和轨道工程机械化施工水平,两家企业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台敞胸式盾构机。经过近两年的时间,两家公司与2013年11月 20日正式下线,2014年3月12日中午在北京地铁6号线正式开始灌土。与常规盾构机不同,敞口式盾构机掘进作业面不封闭,施工人员可以在盾构机前端进行辅助作业,主要适宜于地下水位低的硬土质、大卵石多的地层,这台盾构机所使用的零部件几乎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最核心的泵使用的是三一旗下普茨迈斯特公司的拳头产品,这在国内品牌中是绝无仅有的。
2012年9月8日,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手”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进入盾构加工制造领域。双方在厦门成立隧道装备制造合资公司,生产制造盾构、过街隧道所需超大断面矩形盾构以及市政管网工程所需小型盾构(顶管)等产品,并共同开放海外营销渠道,销售合资公司及双方各自产品。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三一和厦工机械看到如此良机,其实在2011年12月18日,工程机械巨头徐工集团与江苏凯宫重工已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进军隧道机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双方合作生产盾构机等各类大型隧道机械设备。然而在2013年3月,徐工凯宫重工首批盾构机在南京下线,并在6月份就是116台盾构机投入南京地铁建设。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在此背景下,盾构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及再制造势必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5月16日,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及再制造鉴定评审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经过专家评审组的评定,一致认为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生产的盾构机主驱减速机、液压油缸及再制造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制造产品达到甚至超过原有标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授牌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基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掘进机械分会授牌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基地。
此次获得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基地、盾构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基地授牌的蚌埠市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潜心工程机械产业近20年,其在零部件再制造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方面成绩斐然,此次获得两项授牌实至名归。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