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起重机“联合舰队”重装远航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08-06 11:48   来源:中联重科网

中国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未像今年的起重机那样,享受着全世界的注目礼。

中国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未像今年的起重机那样,享受着全世界的注目礼。

5月,在全世界同行面前,中联重科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项起重机相关国际标准提案,一举打破了欧美日企业长期主导工程机械国际标准的格局,成为起重机行业新的领航者。时隔两个月后,7月26日,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平头塔机T3000”交付客户使用并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再次创造全球起重机械又一个“世界之最”。

200年前,世界第一台蒸汽起重机在英国诞生,200年后,中国从英国手中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这是“软实力”的积累,是“中国制造”形象的悄然转变,更承载着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任。

软实力缔造中国起重机硬成就

在本世纪之前,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几乎占据了世界起重机的全部市场。

但最近10年,中国起重机行业确确实实拥有了值得骄傲的资本:仅中联重科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塔机市场份额的20%;拿下“全球最大履带式起重机、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全球最大的平头塔机”等多个世界第一并承担起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的工作。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软实力”的积累。这其中,“自主创新”居功至伟。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中国起重机产业无疑是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以中联重科“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先后突破了超长重载臂架设计及控制技术、重载超大容绳量卷扬系统设计及控制技术、超大型塔机安全作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不仅打破了以往超大型塔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而且以这三大关键技术为核心研发的13款超大型塔机系列产品,相继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填补了国际空白:世界上起重力矩最大的上回转塔机、世界上综合起重能力最强的塔机、世界上第一台能实现“双两百”的起重机械和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臂架塔机。

对于自主创新,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有深刻的认识,“创新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所属行业和区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正是在中联重科的带动下,长沙这个工业基础原本并不雄厚的中部城市,先后涌现出三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27家工程机械规模企业,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带动效应。

软实力提升中国制造大形象

更可贵的是“知识产权”的积累。“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共获发明专利授权16项,直接影响修订国家标准4 项。截至2013年底,中联重科累计申请专利已达5000余件。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但“中国制造”通常会被质疑是否有自己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而这个问题的引申含义则是,“中国制造”的形象是否能经受住国际市场的检验。

事实上,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提升“中国制造”形象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商务部“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宣传片打响了“中国制造”形象保卫战;“高铁外交” 大大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摆脱了以往低端加工制造的普遍印象;“第一夫人”身着本土服装品牌亮相外交场合,让我们对中国服装品牌有了自信心。

但是,改变市场和消费者的看法、重建消费者认知,根本上还是一个改头换面的过程: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集成型”的转变。这其中,“知识产权”无疑首当其冲。

中国企业在全球商海的搏击也证明了这一点。中联重科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孙昌军就表示,中联重科包括起重机在内的多类产品市场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并成为代表“中国制造”新形象的又一品牌,“知识产权战略”功不可没。

“要在国际市场中博弈,就要懂得并遵守国际市场的规则。光有技术不行,还要有专利,有知识产权。”孙昌军透露,如今,中联重科的知识产权全球战略在较有市场价值的180多个国家都已经布局,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知识产权战略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提升作用明显。2012年,有专利授权的企业,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亿元、新产品出口额0.4亿元,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企业的3.4倍和16.6倍。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甄彧对此也深有感触,“知识产权机制形成后,我们会定期进行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对比同行形成风险分析报告,避免侵权,这对展示中国制造的形象和进行市场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组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切。2013年,中联重科实现海外销售收入约27.87亿元,其中起重机械部分产品取得远高于行业增长的业绩提升,成为2013年海外业务的亮点。另有市场数据显示,在中联重科等企业的努力下,中国产品已占据巴西起重机77%的市场份额。

中联重科起重机联合舰队重装背后

一个事实是,近几年,中国制造业都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这也是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的必然途径。其中,一个主要的做法就是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有效合作,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具体到工程机械行业,中联重科和徐工机械则提供了两个典型案例。徐工机械把各分公司整合为起重机事业部、挖掘机事业部、混凝土(包括泵车)事业部等几个大板块;中联重科则在今年7月,整合旗下工程起重机和建筑起重机两大主机业务,正式成立起重机公司。

据介绍,中联重科此次整合将实现目标客户、高端技术、产品标准、服务对象以及全球部署优势互补和集约增长,为吊装施工提供从高层到地面的最佳起重设备组合方案。

中联重科欲打造“中国起重机联合舰队”的雄心也由此彰显无遗。而“软实力”正是这支联合舰队的强大动力来源。

据了解,针对美洲市场,中联重科在北美建立了研发中心,专门针对高端成熟市场,研发设计了轮胎吊全系产品及履带吊新品,满足不同的复杂工况需求;在欧洲,中联重科收购全球领先的平头塔机德国JOST的全套技术,在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数据显示,通过对JOST 核心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创新,中联重科目前已获得16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更是多达50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也展示了本届政府欲通过“中国制造”打造中国形象的决心和信心。从这个层面讲,重装起航的中联重科起重机公司无疑被赋予了更为重大的意义。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借助“中国制造”打造国家形象,不能只靠几个品牌支撑,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当数以千计的中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像中联重科等中国起重机制造企业一样,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知识产权战略等“软实力”建设,“中国制造”才能完成其被赋予的历史意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