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20.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4%。其中进口金额24.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4%;出口金额96.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87%,贸易顺差72.18亿美元,同比扩大8905万美元。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大幅增长的压力较大,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品牌及服务建设的推进力度。
机械出口:技术、品牌、服务温养“规模效益”
中高端技术品受青睐 技术实力提升在即
中国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由于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一般贸易”占据主导的贸易形式的,使我国机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含量不高,曾以低价格涌入部分市场,对当地传统产业造成了冲击,这样就引起一些国家利用增加认证要求,提高技术堡垒,调节关税等手段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跨国并购不断,对CIF、HSW、普茨迈斯特、施耐英等一系列外企的成功并购,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借助高位嫁接,大大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攻略国外中高端市场。
然而,我国传统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仍然占大了大部份,“价格低廉、故障率高”的标签依然未能摘除。随着源料及用人成本的提高,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中低端技术产品优势大大降低,出口受到很大限制。
同质化低端产品出口额的下滑,国外客户对中高端技术产品的青睐及其高利润的特性,使加大技术研发、通过并购等手段提升技术实力,走中高端路线打造高性能产品成为中国企业出口重要发展路线。
国际化倒逼着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必须摆脱低水平“中国制造”的枷锁,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行动,如瓦轴调整结构向高端发展,配套国际化水准获得认可;玉柴联合马石油集团,积极开启国际化道路;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打造国际化标杆工厂。当然新道路的开辟更少不了一些大腕儿们的加盟,如三一重工倡导打造以信息化领航国际化,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也有其规范的“五原则”。国际化道路想要走得更加长远,还得看“中国创造”的爆发力。
品牌与服务 出口规模效益的基石
总结近十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特点,由最早的央企带出去,到通过各种展会外商到中国找产品和厂家,到企业走出去推销和找当地代理商,直到近今年有实力的真正走出去建立自己的直销机构进行本地化销售,对比国际知名工程机械厂家的全球布局的步骤,中国企业显然走的太急,不够稳健,始终没有解决好产品售后服务的问题。
相对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工程机械制造商,我国在国际市场最缺乏的是对品牌有忠诚度的客户群体,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里涌现出了徐工、中联、三一、山推、柳工等一些知名品牌,但其产品在国外客户的眼里统一都是“中国制造”,价格低廉,故障率高是他们对产品的总体印象。近年来,虽然各个厂家的产品在部分区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相对卡特彼勒,特勒克斯等品牌在一些专业客户的忠诚度培养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两年,由于市场下滑成本升高,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但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作为强周期性行业,工程机械市场发展长期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行业已经止住了前两年下滑的态势,实现了平稳发展,正在向“制造强国”挺进中,其发展动力已由靠产品产量增长支撑朝着依靠产品升级和创新服务驱动的方向转变。
未来,伴随着国家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公路、高铁、城轨、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和新型油气等资源开发,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的实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各相关领域对工程机械必将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出更高的技术质量要求,也是我们各工程机械企业的创新目标和产业方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