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工业在经历一轮高增长大潮后逐步开始回归理性,行业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这是本报记者日前从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198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则下降了5%。“针对农机行业的这些新变化,我们今年组织了业内专家进行了研讨。大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仍是中国农机工业的黄金十年,也是行业由大变强的重大机遇期。”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一致,农机行业必须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农机工业发展的新常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成主基调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已接近3200亿元,同比增长9%,尽管这一增速在机械行业仍处于较好水平,但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而利润则负增长5%,占行业产值约四成多的拖拉机和收获机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年来,我国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2013年增长了16.6%,而2011年增幅则高达33.78%。然而今年1~9月的增幅却只有9%,是购机补贴实施十年来增幅最小的一年,部分产品还出现了负增长,行业增速明显趋缓。“可以说,中国农机工业在连续十年高速增长之后,今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和调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分析说。
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宁学贵看来,农机工业普遍存在的布局不合理、同质化制造、非市场化竞争、不理性投资扩容、生产率低下等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下行压力必然存在。在他看来,中国是农机制造大国,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增量就需要极大的努力。按今年10%的增速计算,全年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量就近400亿元。今后大幅度的增长会越来越困难,势必进入中速增长区间。
种种迹象表明,农机工业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入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这一增幅将成为行业的主旋律。“新常态”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大逻辑。陈志认为,今后十年的新常态将以质量提升、技术进步为主旋律,科技创新将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今后十年也是行业淘汰调整的十年。”
农机行业的发展走势与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走势是一致的。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认为,随着市场容量的基数增大,机械工业实现增长的难度还将加大。整个机械工业增速放缓主要是需求增长趋缓、成本刚性上升所致。加之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市场从增量主导向存量主导转变等因素,市场倒逼行业转型升级的种种压力也将继续加大。
补贴政策趋稳
近年来对农机工业影响最大的一项政策莫过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项政策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农业部农机化司产业发展处处长王家忠在题为《十年农机购置补贴成就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透露了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政策的改革方面。
王家忠称,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突出“深化改革、依法行政”两个主题,以尊重农民自主权,顺应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完善运行机制来确保补贴政策高效安全实施。
王家忠表示,今后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政策连续性。将稳定“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操作模式,突出农民自主选择和自主议价的权力。为此,农业部还将与财政部商定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在几年内保持不变,遇到个别确需调整的则以通知的形式进行。
据介绍,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从2004年的34%提高到今年的60%以上;农机总动力每年新增上亿马力,农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从2004年的85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570亿元,戴上“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桂冠。
从2004年起,我国累计投入的1200亿元中央财政补贴,带动农民投入2000多亿元,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确保。
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王峰在会上介绍了该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情况和取得的经验。据他介绍,江苏省近年来采取缩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比例、取消叠加补贴、全面实行普惠制等做法,不仅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补贴质量,也使补贴资金真正用到保粮食、促增收、补瓶颈、补短板等重点上,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发展空间巨大
在陈志看来,尽管我国农机行业的下行压力在加大,但长期发展的市场动力依然存在。
一方面,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仍处于中期较快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中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非常牢固,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主的政策红利仍将继续释放。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农机产业差距还比较明显,我国在高端产品上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市场份额必然会扩大;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些落后产能将逐步被淘汰,使农机工业恢复到理性发展的状态。
这一观点得到中联重科重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江涛的认同。在他看来,尽管我国农机化事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农机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都还不高。
“农机化将从以往的粗放式发展向着更加集约化方向发展。”李江涛认为,2014年将成为农机行业的拐点,无论在技术水平或产业整合方面,还是在政策方向或用户层次方面,农机工业都正在进入一个变革的时期。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青尔也认为,在新常态时期,农机工业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专业的产品,才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可以考虑实施企业品牌合作战略,变扳手为握手,比如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企业间宽泛合作,通过相互品牌授权,达到专业化生产制造,多元化合作经营的目的。
看好中国农机行业未来发展的还有中国农机院副院长方宪法。在他看来,作为后发地区,中国农业装备市场需求的空间将存续持久。“中国经济仍处于发展中的工业化初中期,农业机械化仍是初级水平;中国农业装备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在体系完整性、全面性上具有比较优势。”
陈志希望农机企业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坚持诚实守信经营原则、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继续努力。“农机企业在保持足够信心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增速下滑、市场饱和、结构失衡、技术缺失等问题,努力打造农机工业新的黄金十年。”
观察
不一样的工作会
没有主席台只有演讲席,几句简单的开场白和嘉宾介绍之后,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旋即进入主题。与往年相比,会议主办方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一方面缩短会议日程,另一方面在会议内容上更加追求实效。
此次会上的主题发言内容就十分丰富。发言嘉宾既有农业部主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相关负责人,也有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机局长,更有来自国内外农机制造商和流通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负责人,不仅涉及政策趋势,还包括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科技发展、产品技术升级、技术改造等诸多方面。
正如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在上任之初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所说,协会要选择政府关注、企业关心的热点领域,开展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多样化的活动,同时提高活动档次,拓宽活动的领域,增加活动的内涵。
对于分论坛,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也颇费心思。他们选择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粮食烘干设备、自主创新与农业装备技术升级等行业热点组织研讨。不仅要求发言者减少一般性情况介绍,更多地结合实际,反映情况和问题,不谈空话,多谈思路与措施。
“通过聆听专家们的演讲,让我对农机行业的政策和技术等发展趋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江苏一家农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同时也表示,今年的会议内容中有关市场的专题分析内容相对较少,希望今后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