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邀请了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刘伟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黄益平教授两位经济学者,开展了两期《宏观经济形势》讲座,解读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等公司高层领导出席讲座,集团各级干部、“雏鹰计划”全体学员均参加了本次讲座。
7.5%
2014年采取的是稳增长、微刺激手段,预计全年GDP增长率维持在目标7.5%左右。2015年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也有相对稳定的力量,出口、房地产和股市相对稳定,但也可能是风险,没有基础产业的发展,很难长期支持,关键是去产能化、去泡沫、去杠杆。
8.3万亿
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亚洲需要8.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三一在基础建设方面有深厚的机械基础和品牌力量,拥有很多实干的专家,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谈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 “五新”特征
2014年12月28日上午,刘伟教授以“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进行了专题讲座。
刘伟认为,所谓“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 “五新”特征,即新起点、新机遇、新变化、新挑战、新矛盾。在讲座中,他分别从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常态下的新失衡、新常态下的新政策、新常态下的新趋势四大方面系统论述,解读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矛盾。
“政府的能力和效率有限,企业不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没激活,政府有钱也投不出去。”他认为,针对新常态下的新变化与新失衡,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从上世纪反危机时期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三天后,另一位经济学家黄益平教授来到三一主讲“中国经济转型与一带一路战略”。
“‘新常态’就是‘和过去不一样’。”在讲座中,黄益平从历史和世界纵横两轴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在他看来,2008年四万亿保增长走过头了,造成平均产能过剩从25%左右增长到35%左右,形成消费前期刺激政策后遗症。2014年采取的是稳增长、微刺激手段,预计全年GDP增长率维持在目标7.5%左右。2015年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也有相对稳定的力量,出口、房地产和股市相对稳定,但也可能是风险,没有基础产业的发展,很难长期支持,关键是去产能化、去泡沫、去杠杆。
当被问及“一带一路”对三一的影响时,刘伟认为,“一带一路”不是一般性战略规划,而是依附许多具体的项目,因此不仅有长远战略意义,更具有短期实际利益。但面临的问题主要在经济与文化。经济上,不是简单的贸易,而是面临资本输出问题。文化上,要把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将是非常艰难,充满阻力”。
黄益平则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货币制和国家组织,以此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难以适应新的现实,世行和IMF的改革不尽如人意,因为实际操控者其实都是美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是从基础设施入手,不直接改变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后院,以前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有美洲等后院。“产业往外走,经济要有后院,往西走,将亚、非、欧连起来,相互支持,相互提高,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支持此战略。”黄益平说,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亚洲需要8.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三一在基础建设方面有深厚的机械基础和品牌力量,拥有很多实干的专家,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现在新投资保险和银行也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谈预测:出路在创新
在对2015年的经济预测中,刘伟认为不少企业投资需求的启动缺少产业支撑,主要是企业创新力仍存在不足,结构升级没跟上,增速有可能仍是下滑,而消费疲软仍会存在,反映到国家宏观调控方面,采取“稳中求进”的“松紧搭配”政策仍然比较合适。“控制速度规模只能治标,根源在于解决结构问题,出路就在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只有通过创新,使得发展方式转变,从而才有可能推动结构转变。”
黄益平预测, 2015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好,美国GDP增长率预计达到最近10年最高的3.5%,但日本和欧洲不乐观。中美关系在未来全球经济形势中越来越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