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为何在此时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制造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
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仍然较少,新一轮发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为什么在此时出台《中国制造2025》?
苗圩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都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外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计划。从我国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到了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研究到底该以什么战略应对新一轮发展,如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这就是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考虑。”苗圩说。
要想找到由大变强的路径,得先摸清中国制造业的家底。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关于优势,苗圩说:“我们有巨大的市场,且市场需求还在快速增长;我们有一大批充满着生机活力的企业;我们有发展制造业的长期方针和战略;我们还有一大批人才,特别是新时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制造业中来。”
苗圩表示,中国制造业也有短板,例如:缺少持之以恒地对创新的投入,以及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产品质量还需要精益求精;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很多,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比较少;虽然有大量人才,但缺少跨国公司的领军人才等。
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将从哪些方面促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苗圩用“一二三四五五十”来总结《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一”是一个目标,即成为制造强国。
“二”是指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
“三”是通过“三步走”战略来实现目标,大体上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四”就是四项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合作共赢。
第一个“五”是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针对的是中国制造业的五大短板。
第二个“五”是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旨在强化制造业基础的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最后,“十”是十个重点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国家将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大力推动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允许重点领域大型集团开办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有哪些政策措施能立即出台呢?苗圩说,《中国制造2025》专门针对眼下的急迫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财政领域明确将稳定、持续支持制造业发展,财政资金将向高端装备、工业基础能力、技术改造等方面聚焦;金融方面,允许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大型集团开办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提供个性化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人才方面,将推动一些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院校转型。“这些都是创新点。”
“我们还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出台大约十个行动方案或专项规划,目前已经把难点、重点问题都列出来,接下来将由各个行政部门协调推进。”苗圩说。
其中,五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主要是做一些市场目前做不好、做不了的工作”。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将利用产业联盟等新模式、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今年计划开展一两家试点。
“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技术这工业‘四基’是我们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工业强基工程一方面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来实现,另一方面财政也会支持7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平台建设。”苗圩介绍。
智能制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智能化装置和产品产业化,防止形成新的对外依赖;二是智能制造,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要研究统一标准、建立体系。绿色制造工程将通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试点示范来实现。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方面,工信部将会同工程院每两年制定一本十大领域创新发展绿皮书,介绍先进技术及其实现路径。
“就这五大工程,我们马上会出台具体项目,储备项目也将加快审批。”苗圩补充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