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包相继推出,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电网油气网络建设、现代物流工程等。这不仅找准了扩大有效投资的突破口,有助于当前稳增长,而且还能强有力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带动相关产业转型,为打造经济升级版奠定良好基础。
对扩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少数人有些看法,甚至有观点认为,眼下机场太多了、马路太宽了、高铁太超前了。的确,我国存在投资率偏高、投资重复浪费的问题。但同时,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比较滞后也是事实。比如,在通信领域,网络“高速”不高、“宽带”不宽、4G信号覆盖强度不够等,给生产生活带来了相当不便,也为“互联网+产业”的勃兴无形中增加了阻碍。即使是在交通领域,也存在明显欠账。农村自不用说,一些地方还是土路、山路。虽然路通了,但距离畅通还有较大差距。即使是大中城市,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速也十分紧迫。这两年各主要干线高铁上座率持续上涨,买不到票已是常有的事。前不久刚开通的合福高铁,趟趟满员,日均输送旅客5万多人。
基础设施建设的普遍原则是适度超前。美国十九世纪初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后来统一市场、重塑经济地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方面,多掏些“真金白银”,短期自有不言而喻的稳增长作用,长期势必对经济产生建设性影响。高铁革命、电力传输革命等,会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每一个与之有关的行业企业,在受益、转型中做大做强。对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而言,如果路通了、网络通了,那么“一通百通”,农产品[10.03%资金研报]可以方便地卖出去,农民也可以方便地买到日用工业品,城乡大市场的统一将激发出惊人的消费潜力。
显然,基础设施现代化仍是投资沃土,关键要看怎么投。投资基础设施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适当的财政资金引导、适度的财税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进来。即便是完全由公共财政埋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用市场化的机制来运作。把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