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获授权在不超过已发行H股股份总数10%的限额内回购,即回购限额为143,002,888股H股,回购当日的回购价格不高于之前五个交易日在联交所的平均收市价105%。
10日,公司按照香港联交所交易规则已实施第一批回购工作。当天,中联重科共计回购19,853,800股,成交金额81,341,564港元。其他回购计划将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则分批次进行。
上述举措体现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强化了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高度一致性,促进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为此,中联重科始终在逆境中积极布局、稳固经营质量,并通过深化转型夯实发展基础,探索出适应与引领宏观经济新常态下的经营思路与方法。
转型布局开创产业蓝海
近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考察中联重科时强调,中联重科从当年的科研院所逐步发展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和对外开放的名片,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希望中联重科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企业转型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积极对接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2015年,面对国家宏观经济新常态,中联重科始终坚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整理”好工程机械板块的同时,向农业机械和环境产业发力。
除了在传统的工程机械领域中继续蓄力外,中联重科更重要的转型布局是在环境和农业板块及金融领域。公司自去年收购奇瑞重工以来正式进入了农业板块,并向高端农机领域进军;而环境产业公司已实现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垃圾分选设备的产业化突破,尤其是在最近收购了意大利环境公司LADURNER和国内的淮安晨洁后,中联重科的环境产业已经具备了向世界腾飞的基础,并向环境治理整体方案提供商和投资运营商这个方向转型;另外,中联重科集团财务公司挂牌成立,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
随着公司战略的深入推进正逐步从国内走向国外,市场表现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据中联重科管理层表示,到2020年,工程机械、农业和环保业务将各占总收入的1/3。来自市场的观察人士表示,从持续转型的这两年市场情况来看,深耕农业和环卫的中联重科,业已开拓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能平台提高制造效率
“不经历信息科技浪潮的洗礼,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将被历史洪流冲刷贻尽!” 中联重科CIO王玉坤近日表示。
据悉,目前中联重科正在经历两大转型:由预测生产向订单化生产转型,以及由传统的客户服务体系向智能服务体系转型。
为此,立志要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的中联重科前瞻布局、先行一步,进行了“走向云端”的战略布局。
据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现有云平台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能帮助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轻松引介成功的业务模式。在智能制造领域,云平台正在帮助公司从以往的预测生产向订单化生产转型,从而将订单录入准确率提升至95%,将生产的预测准确度从现有的50%-60%提升到100%,显著节约库存成本。
在创新营销领域,在云平台支持下的移动终端设备和微信等应用,能够帮助中联重科与成千上万的全球客户实现无障碍互联互通,帮助业务部门全面了解收集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服务。
目前为止,云平台已帮助中联重科降低了65%的硬件采购成本,42.5%的数据中心能耗成本,而IT资源交付时间则缩短了75%。
装备制造引领发展亮点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工程机械仍处于一个下行的状态,国家最近也陆续批准了一些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从批准项目到项目的实施大致是半年左右的时间会反映到工程机械的市场上,所以会有一个时间的滞后,那么这样来看,我认为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市场应该会慢慢复苏。”
中联重科公告称,为控制风险及实现有质量的经营,公司继续实施从紧的销售政策,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产生一定影响。
虽工程机械整个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状态,但中联重科仍在积极实践和丰富“互联网+”理念和计划,认真培育和发扬极致“工匠精神”,不断推进海外战略,探索和创新工业4.0“中国版”新思维和新路径。
“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铁路、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这些对于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和农业机械板块来说都是绝对的发展利好,我们相信公司在2015这一年一定能够顺势扬帆、长风破浪。”中联重科董事会秘书申柯表示。
未来,对于装备制造业,市场普遍的看法是,其结构调整已经从关键技术攻关、国内产业生态链搭建上升到了国际市场突破阶段,成为中国制造具备国际顶级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尤其是伴随我国内政外交中的一系列活动,长远来看装备制造业必然会成为引领制造业升级、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亮点和热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