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立不到三年的班组,其装配的产品,而且均是重型工程装备,却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其“秘诀”究竟何在?日前中国工业报闻讯驱车前往当地采访。
这个班组就是位于湖北孝感境内的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钳工装配班。
七月的天气十分燠热,一会儿又乌云密布,大雨磅沱。一路上,陪同前来的该公司综合部副部长王海军就在辟啪的雨声中,向记者介绍开了这个班组的基本情况:该班成立于2013年,目前共有14名员工,大都是80、90后从全国各大名校毕业来的年青人;班长姜波像架“推土机”,工作中有股子使不完的劲,在班里很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啃下”那些庞然大物的呢?
突出一个“干”字
据了解,就在这三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个班先后装配了四大“扛鼎之作”:2012年,完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多项国家专利、世界首创多轴220吨重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填补了大吨位重型矿用自卸车国内自主产品空白,实现产品替代进口;2013年,完成了110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充分借鉴吸收传统两轴和新型多轴车的优势,以其载重自重比高、行驶稳定性好,并可配置LNG混合动力发动机,节能环保等特点,深受用户青睐,在矿区实际运行中表现优异,并顺利通过国家专业机构的质量检验和鉴定,达到国家标准;2014年元月,完成了被新华社记者称之为“矿用自卸车中的‘巨无霸’”、全球最大吨位的363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成为中国装备打开世界重型装备大门的标志性产品;今年年初又完成了国内首台井工矿电动防爆无轨胶轮运输车的装配,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井下装备“高污染、高油耗、高噪音、低寿命”等长期困扰井工矿企业的难题,还将成为国家在井工矿领域推行的安全、节能、环保新标准……
当笔者询问姜波班长,请教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些“杰作”时,从他嘴里只谦虚而又简单地吐出了个“干 ”字:无休的清晨,他们在车上装配;短暂的中午,他们在车下调试;无眠的夜晚,他们在车轮缝隙间擦拭……工作中,他们常是三班倒,不间歇地干,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最长的一天干了22个小时,有的同志长达8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干、干、干,他们 “每天挖山不止”,像蚂蚁啃骨头似的硬是一点点、一点点地“啃”下了这些庞然大物!“每个螺钉都是我们亲手拧到位的,每个部件都是我们用汗水淘亮的”。姜班长如是说。
提倡一个“钻”字
据了解,这些产品,大都是长、高、宽几米、十几米,有的甚至是数十米长的“大家伙”,而它们的各个部件(除核心部件),都是按照公司的研发中心,依据各个不同的标准,分解到各有关协作厂家共同完成的。尽管有此严格的要求,但要将这些来自各方的部件,完美地装配成一大“杰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为什么?姜班长解析,影响最深的是装配桥壳内部的部件,因为其部件是外协件,同时电机也是,这些外协件要装配起来都会不同程度存在着工差,而工差加在一起就会形成累积误差,从而影响设备的整体质量……这就很自然地成为装配中的“烫手山芋”,带来十分的麻烦和困难!
他说,每装配一台产品,这样的工差问题少说也有成百上千个。为了确保产品的装配质量,我们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动脑筯,勤奋钻研,及时与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商议,有的还不厌其烦地跑实验室、到院校去请教专家、教授……特别是针对那些“死角”、“夹角”处,我们群策群力另设一个合理的新工装,在不伤害设备整体结构和质量的前提下,像保姆呵护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精打细磨,十次、数十次地反复研究、反复试验,逐一解决。
如首台多轴重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运抵矿区时,由于对温差给产品装配件带来变异的认识不足,使冬天安装的管接头、销孔等配件,到了夏天全部断裂,产品出现了严重的漏油现象,制约了矿用车的正常运行。为此,该班员工一方面在网上查找资料寻找解决办法,一方面在矿区请教专家,经过无数次的集智攻关,终于攻克了类似管接头、销孔等产品配件冬天冷缩漏油、夏天热胀破裂的配合公差难题。
发扬一个“公”字
这虽是个年青的班组,但在这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他们集体荣誉感很强,遇事“公”为先。
在装备全球最大吨位363吨矿用车的过程中,面对总成质量大、形状异、吊装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全班员工在班长的率领下,团结一致,彻底打破传统工作分配方式,把按人员分配工作向人与流程匹配转变,工作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员效率和工作效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洒”,并总结了一套精益、高效、快速的大型部件吊装方法:一选吊具,二吊位,三测公差,四顺序,五转方位,六作用力,严肃冷静不违章,终于顺利完成了大吊装的装配。
不仅如此,该班还承担着客户售后服务的重任。多轴220吨重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现有一台在内蒙大唐矿区使用。2013年该产品在使用中产生了一些小故障,该班周文善同志闻讯后,顾不上正怀孕的妻子需要照护,主动请缨上门服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由于他们卓越的业绩,今年“五一”该班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于“工人先锋号”的殊荣。自此,这个敢打先锋班组的声誉也就在航天科工内外、在荆楚大地上传开了。
笔者手记:“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站在车间里,目睹经过这个班全体员工用辛勤汗水装配起来、几近触及厂房屋顶的庞然大物面前,笔者深深i认识到:人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只要敢打先锋、敢于创新,什么人间奇迹都可能出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