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局集团上海地铁9号线12标的工地上,盾构公司经理张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盾构的发展史津津乐道,他说:“1806年,法国工程师马克·布鲁诺尔在伦敦乘船时发现,在船的木板中有一种蛀虫钻出孔道,并用自己分泌的液体涂在孔壁上。在蛀虫钻孔的启示下,布鲁诺尔发现了盾构掘进隧道的原理并注册专利。1825年,他第一次在伦敦泰晤士河下用矩形盾构修建了第一条盾构法隧道。此后,业内习惯把盾构机称为钻地龙”。
十九局集团上海地铁项目副经理萧雨正在介绍盾构机数字化远程控制系统
在上海先后参与8条地铁线施工的张杰对这里的地质早有了敬畏心理。就像他说的那样,土壤也有生命,承压水就是它的动脉血,微承压水是它的静脉血,浅层土含着毛细血管;建地铁就是给土壤动手术,如果不懂肌理,不重监测,那就会受到惩罚。上海地铁建设现场,最多时有220个工作基坑,都在地下20米处,深的超过负30米。上海是软土地基,挖地三尺就见水,二三十米深的地方,流沙、地下水、“水泡子”……地质情况极复杂,就像“豆腐里打洞”,险情分分秒秒都可能出现。
记者在张杰的带领下走入21米深的地下盾构工地,他说:“因为各种机械散发的热量,这里的温度比地面高得多。在这里永远都是夏季。”盾构机长达78米,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等技术于一体,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盾构机的刀盘旋转的力量可达到5500千牛/米,约为3.5万辆1.6升排气量轿车的力量;盾构机的千斤顶可以推动3300多吨重的物体,相当于660头普通成年大象的重量。
在被问到“钻地龙”在地下玩穿越会不会迷路时项目副经理萧雨回答说:“钻地龙”不会迷路,它长有“千里眼”,即使黑暗中玩穿越,它依靠人工和远程智能监控两个系统确保精确无误,万无一失。如何保证价值5000多万盾构设备的安全,光靠操作手是不行的,监测成为“护航”盾构机的关键。为此,我们投入40元万元建立远程监控系统,提升信息化和科技化施工能力,目前全上海拥有这套设备和技术的地铁施工单位仅有2家。无论是在几公里的项目部监控室,还是在千里之外的轨道公司机关,只要打开电脑,进入Teamviewer系统,就可对盾构机就像实时监控。”
十九局集团承建金沙江西路站时,周边管线比较复杂,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迅等不同种类的地下管线,工程范围内存在3层砂质粉土层且厚度约10米左右,连续墙成槽施工时容易产生坍塌现象,基坑开挖时容易产生管涌、流砂现象。项目部密切监测地表沉降、围护结构变形、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测量的精度可达到0.1毫米,经过民房时,派人24小时值班,每两个小时监测一次。施工中及时分析监测成果,利用监测成果指导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对于监测成果中反映出来的有较大变形,危害到管线或建筑物的安全的部位进行补偿注浆,控制沉降,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调节泥浆比重进行护壁等辅助措施,以确保槽壁稳定与成槽顺利,工程荣获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等荣誉称号。
萧雨介绍,在“钻地龙”体内,只见各种大小电缆错落有致,各种电器设备,动力设备连成一线。自动定位隧道导向系统,类似“智能机器人”由PC机,隧道掘进软件,激光经纬仪组成。通过内部的GPS定位系统,将运行轨迹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钻地龙有了千里眼护航,所以大家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