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功并购奇瑞重工仅一年多时间,中联重科农业装备发展路径便已提前进入第二阶段:即前期把主要发展精力放在快速创造规模效应的主导产品,而随着这些产品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公司正投入更多精力聚焦打造全程机械化产业。10月26日,201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青岛开幕,中联重科亦携旗下全线产品首次展示其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理念。
中联重科全程机械化是指从育种、耕播、田间管理、收获到农产品储运加工环节,都利用农机具这个现代物质手段进行机械化作业。中联重科农业装备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成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发展理念并开始着手布局,致力于研发和制造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目前已成为国内农机产品最齐全的制造商,可以提供小麦、水稻、玉米等三大主粮作物及甘蔗、药材、棉花、豆类、花生、油菜、蔬菜、果园、牧草等机械化作业设备,涵盖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转运、烘干储存等农业生产全过程。
紧跟“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家战略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目前资源环境的紧箍咒越来越紧的形势下,依靠地、水、肥等要素投入实现增产的空间被严重挤压,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了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任务。2015年8月,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目标提出,将重点推进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等9大农作物“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6个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到2020年,力争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烘干、秸秆处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
为促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和普及,中联重科已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及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及基地”,给予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装备和技术支持。依托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凭借农业生产机械化解决方案的突出优势,中联重科通过多方共建、社企合作的形式,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背景下的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为国内大型现代化农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推动示范农场试点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中联重科还在布局“智慧农业生产全过程”: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领先的标准化的农艺、农技为支撑,以全程精准机械装备为基础,实现从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转变。
中联重科正在积极整合资源,以智慧农业数据处理中心、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内容为建设核心,开展气象监测、土壤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生产规划与计划、农艺和农技服务、作业和作业资源管理、作物销售等服务支持工作。同时,着眼于以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动力机械与机具的精准组合为支撑,实现农田整治、智能育苗、精准播种栽插、变量喷药、节水灌溉、精准收获等精准作业。
承担民族企业责任与国际巨头错位竞争
纵观全球几大农机巨头,都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条、拥有较强的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这些农机跨国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都发展成为从产品零部件加工到各类终端产品的制造商,这些企业已经创造了从200多亿到1000多亿元的产值。
很显然,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产品链体系作支撑,我国的农机企业也难以发展到几百亿元产值的庞大体量,而没有体量的支撑,我国农机企业要走向国际、与全球跨国农机巨头同台较量,就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想。
早在2011年,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前身奇瑞重工就与国际巨头同台竞购挪威知名农具企业格兰,后虽因其他原因主动退出并购,但其一直未放弃农具这一块的追求与梦想,中联重科一方面在寻找合适的农机具企业并购标的,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从各个方面进行布局。
业内人士称,从过往的经验看,我国全程机械化事业亟须提振民族农机产业。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首要着眼点是市场,市场哪种产品能最快达到最大的规模效应、产生最高的利润,他们就会优先进入,国外跨国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会着眼于中国的一些落后区域或薄弱环节予以针对性地开发,他们要做是直接移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熟产品来中国进行组装销售。
让人心痛的是,由于国外企业产品的高价位,我国消费者往往要支持更高的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如后续配件的购买与机器维修。因此,推进国内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国内农机企业身上。而中联重科主动选择了将国家责任与自身发展紧密捆绑。
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副总经理李孝高对笔者表示,中联重科将在深刻理解中国农情农艺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制造出更多优质高效的农业装备产品,在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中国人手上”做出更大贡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