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看待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上海环境研究院院长张益认为,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少,建筑垃圾资源获取成本较高,再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少是当前建筑垃圾处理产业面临的尴尬现状,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任敏国教授眼中,我国建筑垃圾的利用率不到5%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政府长期不重视的结果,使得建筑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垃圾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变成建筑,也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许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任敏国表示,在一般公众意识里,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性不如废气、废水、固废品大,管理也不如污水废气那么严格,没有相关立法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进行严格限制。
而建筑垃圾的管理更是涉及诸多部门,此前由于缺少牵头单位和协作机制,造成职责落实不够到位,未能形成监管合力,也不能对回收处理企业给予有效的扶持。
任敏国还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间的成本不应该由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来承担,而应该转嫁给产生建筑垃圾的企业。
张益也表示,除了亟须国家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包括提供企业财政补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对企业提供税费优惠等,还应该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他认为,在涉及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问题上,现行法律鲜有提及。建筑垃圾处理的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均不甚明确。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孤立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专家指出,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各个层面,其中更是牵扯了建设、发改、环保、工业、经信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