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转型需抓住战略方向
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装备制造业不能等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
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由国内能源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决定。装备制造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路径,使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在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求以后,及时实现转型,谋求新发展至关重要。
我今天谈的设备主要是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电工行业战略规划确定的指导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
战略原则是:一是强化制造基础。“四基”,即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基础标准(检测、合格评定、认证以及共性技术的支撑体系);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链要从产业链入手”这句话是对的。我不同意我国能源工业严重落后的观点。虽然有些关键零部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总体上发电和输变电设备早已实现自主生产,煤电设备、锅炉燃烧技术等都是世界先进。我们现在正朝着2020年实现能源制造业优先突破的方向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掌握先进技术的产业集团。三是继续加强和海外技术的合作,充分利用世界技术资源。我们不仅需要有研发技术的具体项目,还要有示范工程项目和产业链项目,才能实现我们的具体目标。
我认为:第一,20年内煤电仍是主力。我们应该研究洁净煤、清洁煤发电技术,根据资源实际情况,落实清洁燃烧。第二,核电是安全的。核电在沿海地区是支撑电源。第三,燃气轮机发电是最适合的调控机组。应该轻重并举,不能把百万千瓦机组的超临界机组作为调控机组使用。第四,可靠性(安全性)问题是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
能源领域问题确实很多,我们应该通过战略研究把主要问题理顺。一要看到体制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二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设计未来发展战略;三要组织研究开发,提前做好准备,挖掘潜在市场,启发用户需求。
推动能源装备全球化需多措并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要打开国门,让欧美发达国家走进我们的市场。开放以后,我们的企业学得很快,企业转型使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现在,我们从“被全球化”转向“主动全球化”的过程,在亚洲、非洲、拉美这些地方,我们完全可以跟发达国家进行所谓的竞争,而且还有很强的优势。
面对全球化的发展,收益问题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对于走出去,在商言商,必须要盈利。其次,形象与宣传需要企业跟当地的媒体保持密切的关系。再次就是竞争力问题。
当然,在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制造成本优势。同样的机组,同样的水电设备,我们占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在全产业链上,国内产业链基本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需求,使全球化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走向全球化道路时,在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企业需要统一协调、联合作战。避免恶性竞争,解决盈利问题,是需要国内相关机构,包括协会、相应的政府部门协调的。在建立产业基金,支持能源装备全球化进程时,金融需优先支持,协助国际兼并融合和技术升级,并且在经济、宣传、文化、教育、外交多种渠道方式配合支持。
积极推进国产化实现核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们在核电装备国产化上取得的成绩有:第一方面,关键锻件国产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广核通过开展战略合作、联合研发、积极协助国内主要锻件制造商进行锻件评定。
其次,在原材料方面,在核电主管道,也就是蒸发管道方面也实现了国产化突破。在重要设备上,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核电产能最强的国家。在核心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生产上,包括堆内控制机构、稳压器等等,都主要由一重、二重等国家重点的中央企业负责,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在核泵阀国产化方面,通过对核二级泵联合研发,实现了重大突破,超过90%的闸阀、截止阀和止回阀实现国产化,实现部分气泵阀的国产化,隔膜阀有95%实现了国产化。在仪控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仪控设备的全面国产化。一直以来,在安全级数字化仪控领域,美国、日本、法国三家基本形成垄断。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变压器方面,应急柴油机实现国产化突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