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精干,身高不足160公分;随风而动,体重不足50公斤……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简称航天重工)发展计划部副部长胡华元,一个被同行赞誉为“小金刚”的管理者,在航天重工创业发展的道路上,用事实再次证明“浓缩的都是精华”。
不言愁只为机遇不容错
2015年,航天重工获得被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授予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减免税资质的机遇。
机遇来之不易,当然也就不容错过。资料准备,答辩组织,琐细沟通……那段时间,胡华元忙得脚不沾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努力,湖北省地方政府在努力,航天重工也在努力。而具体操办这件事的胡华元就更加努力,而且必须努力。因为,那是他的责任!
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跑回来,总结兄弟单位失败教训。经过一段时间收集整理,胡华元有了自己的一套思路:一方面力争系统策划,保证业务不重不漏,确保细节在岗位上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做好沟通,把难点、关键信息及时沟通上报,确保在答辩前得到充分解决、不留隐患。
这些只是纸上谈兵,能否征服“考官”,还必须经过“实地作战”来验证。
“那天实在是惊心动魄,每个在座的公司领导和参加会议的干部职工,人人都捏了一把汗。”胡华元说的那天,是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领导现场考核和检验的日子。
刁钻古怪的提问,行云流水的对答,航天重工最终取得了露天矿装备零部件进口减免税资质,落实了年度1152万美元的采购额度,为公司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提升产业平台地位奠定了基础。
本打算休整一下的胡华元,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又接到任务要奔赴到下一个“驿站”——启动“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
经过一场“马拉松赛跑”,航天重工成为湖北省2015年技术中心家族一员。
2015年,正是因为政策研究的成效,不仅解决了航天重工重点产品历史遗留的问题,而且节约各类资金支出1000多万元。
不说苦脚踏实地出成果
“价值不分大小,只要敬业勤奋,总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因为心中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胡华元才会有那种吃苦耐劳的秉性。
在管理岗位上,要想干得轰轰烈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很多劳模、先进大都来自技术工人、科研人员。除非,这个管理者有一套过人的管理办法和手段。
或许胡华元就属于后者。
借助航天重工这个大平台,胡华元把计划管理与考核、管理改革与创新、制度建设与实施等工作坚持执行落实到位,坚持分系统策划,完善了计划管理和考核体系。按类别强化职责,促进部门履职,在加强沟通联络的基础上,坚持强化计划部履职职能,推进了公司重点节点计划、集团下达责任令和部门要点的全面完成。
“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多时候是因为沟通不够。”胡华元坚信,只要坚持“沟通、服务、配合”,一些管理上的制度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因为是一个刚刚建立三年的新公司,航天重工价值工程的实施便有别于其他兄弟单位:主导产品正处于考核期,成本核算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面对在价值工程实施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胡华元一面加强与各部门面对面的沟通,一面宣传贯彻上级精神和政策。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他日夜兼程,把航天重工价值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下发,并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肯定。
特别是实施于110吨电动轮矿用车和全球首款防爆电动无轨胶轮材料运输车中的“两优化、两充分、两彻底、两简化”工程,在通过设计、工艺等优化后,使整车性能提升、车身减轻、动力强劲,降低了用户日常消耗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看未来前行不怕路途遥
“只有企业发展了,个人才能取得真正进步。”这是胡华元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胡华元看来,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可以独自创造,一切都需要倚靠企业提供的广阔舞台。
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更何况胡华元瘦小的身材能打的钉就更少了。因此,他始终把管理工作坚持服务于公司的大局上:强化执行,把公司决策化作前进的动力;勤勤恳恳,力争在工作中成为业务榜样;任劳任怨,用行动展示航天重工人的风采。
“这是一条漫长遥远的路途,每前行一步都有相当的困难和阻力。”胡华元说。“但回过头看,磨难与难题是机遇和动力,迈过去了,就是迈上了一个台阶。”胡华元话锋一转,心里满满的自信。
“一个人在逆境中,千万不能消沉自己的意志和决心,总是要向上向前,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找到登山的路。”胡华元像是在鞭策自己,又仿佛是在激励告诉他人。
航天重工正在创业最为艰难的时期,管理工作也正处于打基础的关键。因此,胡华元认真研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律,虚心请教市场、产品部门领导和同事,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公司战略规划工作,在公司范围内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矿用装备产业“十三五”规划以及公司“十三五”规划,并先后组织完成了政策研究、产品规划、市场发展、技术研究四个专题规划研究和讨论,为航天重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建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