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著名的国际性大企业,他们的成功都是无一例外地坚持技术创新驱动战略,比如现在的微软、苹果、阿里巴巴等。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自主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并且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了创新的重要作用,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三大问题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自主创新已经很好了,相反,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弱点,自主创新的环境也需要花大力气改善,尤其是在较高端的制造业领域:
一是最核心的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这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最大弱点。以重型汽车行业为例,一汽、东风、中国重汽、陕汽、华菱汽车等主流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重型汽车零部件体系,但是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几大总成的研发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外重型汽车巨头纷纷以多种方式与国内部分重型汽车企业开展合资经营,抢占中国市场。短期看减轻了国内企业研发压力,图一时轻松,但从长远来看势必影响到我国重型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到国防安全。因为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一旦发生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外方中止合作或切断关键部件的供应,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二是扶持政策不尽合理。政府对自主创新有很多支持政策,但是很多支持政策都被央企和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国企拿去了,其他企业或者拿不到,或者只能拿到很小的一部分,这种不合理的扶持政策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支持政策中,资金支持是重头戏,也是各大企业争夺的焦点,很多企业甚至不惜“造”项目或只把原来的项目改头换面,来骗取国家的资金支持。从表面上看,国家的钱通过所谓的支持自主创新项目花出去了,其实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很多企业效益并不好,甚至年年亏损,早该被市场淘汰,就是因为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输血才得以维持生命。这种扶持政策其实是等于保护了落后。支持自主创新,要重视效果,需要创新思维。
三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创新需要好的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现在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各种对知识产权侵害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上,其严重性在于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制、售一条龙。许多生产销售基地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利税大户,于是部分地方有关部门就为制假售假者撑起了保护伞,给予税收等多方面的支持。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犯企业的知识产权,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克不容缓。
建议
1、支持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无论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还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必须建立在掌握核心科技上。但是企业的实力有限、积累不足,要突破核心技术,必须要有国家的强大支持,包括:国家要重点投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进一步打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和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资金投入,汇集国内高端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2、改变扶持策略。一方面,政府只需要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的研究进行资金支持,而企业自身能做好的则由企业自己进行创新,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就可以了。另一方面,还要实行彻底的普惠制,无论国有、民营或外资都能享有平等的支持政策。
3、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法制观念,借助法律的巨大威慑力量,大幅度增加制假售假的法律风险和违法成本;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吸引社会力量联合打假,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到举报和抵制假冒伪劣中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