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奔驰首席技师赵郁提交了两个建议案,分别为《关于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建议》。从内容上看,这延续了他关注职业教育、关注技术工人、关注制造业一线人才的惯有风格。
熟悉赵郁的人都知道,这种风格与他自身经历、所见所感密不可分。赵郁现任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首席技师,是真正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在此前三年中,他先后提交过《关于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建议》、《关于改进职业教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及《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引起各方关注和讨论。
“我一直工作在现代制造业的第一线,不仅有过到德国研修学习的机会,还曾随人社部的代表团到加拿大实地考察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深刻感受到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制约了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因此,今年他继续提出有关职业技能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与社会氛围 破解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瓶颈
在基层的实践和调研中,赵郁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职业院校就业率高却招生难;二是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需经过再培训;三是技能人才向上发展无动力。
“以上既是社会现象,也是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瓶颈。如不认真加以解决,不仅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将很难实现,我国与制造强国的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大。”赵郁在其建议案中写到。
为此,赵郁就如何破解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全国人大在2015年对落实《职业教育法》进行了全面检查,为修改《职业教育法》创造了有力的前提条件。建议结合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步伐,使新的《职业教育法》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职业教育法》的修改,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优化教育布局,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列入有关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尊重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引导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课堂与职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通的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同时也应引导更多综合类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针对招生易却就业难、招生难却就业易的课题,制定教育战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的措施,并严格落实,让职业教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第三,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共同努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升新时期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用人单位应为技能人才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发展通道,制定相对应的薪酬机制激励高技能人才,制定相对应的考评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不再设立学历和学位的发展障碍,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中国工匠精神,专心专注钻研技能,努力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
建立工作运行机制 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对象和渠道
在《关于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建议》中,赵郁代表还指出,若能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进一步拓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和渠道,使就业弱势群体全部纳入技能就业工程,接受正规的技能教育或技能培训,用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或创业,家庭稳定、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赵郁还建议设立由国家主管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委配合,地方部门对应的技能就业工程协调联席机构,统筹此项工作。同时要通过建立工作运行机制,推进落实。
一是建立高质量的技能培训运行机制。根据质量第一和高端引领原则,重点开展三类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建好两类基地: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三支队伍:高效能的培训项目开发队伍、高质量的培训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培训管理队伍。
二是探索建立高效能的技能就业促进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技能就业服务制度,如定期发布技能人才工资价位指导线、技能人才技能提升计划、技能人才创业扶持计划,切实优化技能就业环境。
三是建立规范化的技能就业质量评价机制。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技能就业工程质量社会评价机制,及时公布相关部门机构技能就业实施成效,保障工程实施的质量。
四是建立持续的技能就业工程资金投入机制。技能就业工程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建议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