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解放军某部对拟招标的某两种车型提出特殊性要求,陕重汽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在现有公告车型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改装设计,并增加了一系列人性化配置,凸显了陕重汽服务型特色设计理念,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2016年春节前夕,陕重汽分别安排样车赴北京试验场及青藏高原地区进行车辆性能试验及高原地区适应性试验。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高原地区小分队的试验过程,展现了陕汽重卡成功挑战雪域高原特殊地理环境背后的故事,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
挑战雪域高原:陕汽重卡策马昆仑之巅
寒流来袭 冰雪路前行
周围彻底黑了下来,我坐在服务车里,把大衣又裹了裹。这场寒流,横扫了大半个中国,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参加冬季高原试验,但是这一次,格外寒冷。青海这一段路本来就没什么车,再加上即将过年的缘故,路上更加荒凉。灯光打出的几道光柱,随着路面的起伏,时长时短。
已经出来两天了。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越走越荒凉,过了西宁,就类似于无人区了。重卡都被吹得左右晃动,开车门时人居然被车门带得两脚离地了。
为防止夜间停车时柴油结蜡,影响车辆起动,我们将副油箱燃油全部更换为低温柴油。
到达茶卡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寒流让这个小镇的供水、供电、暖气陷入了瘫痪。又冷又困加上高原反应,近乎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出发,前行几十公里,大家都不由得吸了口凉气。前方路面上亮晶晶的,全是冰雪。阳光照在冰面上反射的光线晃得人眼睛刺疼。这一天,我们有一半的里程是在这样的冰雪路面上驶过。历时三天,我们终于从西安安全抵达了格尔木。
军企联合 第一站完胜
格尔木的天湛蓝湛蓝的,阳光明媚,但寒气逼人。在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在汽车团的试验拍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为了让部队更好地了解陕汽新产品,我们针对此次试验车的功能、使用维护等方面举办了讲座,进行了详细介绍。工作期间,我们的试验、服务人员对官兵提出的其它车辆问题也进行了详细解答,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厌其烦。我们的服务态度获得广大官兵一致好评,在汽车团任务将要结束的时候,官兵向我们送上了写有“服务周到、保障有力”字样的锦旗,八个简单有力的大字随风飘扬,展现着我们陕汽人的本色。
格尔木进行的部队适应性拍摄,仅仅是我们工作的第一站,接下来,我们将要带领试验车辆前往唐古拉山口。
闯无人区 决战唐古拉
唐古拉山口,公路海拔5231米,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都说海拔超过5000米以上称为“生命禁区”,这一次,我们不仅要闯入“禁区”,而且,跟以往不同的是,不再是从那里匆匆而过,而是做较长时间的停留,并进行相关试验工作。
冬季高原试验,高原、高寒两种极端的条件聚集到了一起,这不光是对试验车辆的考验,也是对试验人员的考验。从西大滩开始,海拔超过4000米,缺氧情况也渐渐严重,从这里开始,打火机就不太容易能点着火了,等过了海拔4500米,打火机基本上就不工作了。
经过昆仑山口的时候,天亮了,这里海拔4768米,试验队员都开始有些气喘了。清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吹在身上,厚厚的棉衣瞬间被冷风吹透,大家嘴唇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紫,说话也都不由自主地带着颤音。可可西里无人区,自然风光美丽,但美丽的景色下暗藏着凶险,空气含氧量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路面积雪……
经过几百公里的行驶,当天下午四点多,我们终于站在了唐古拉山口。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六成。路滑风大、天寒地冻。来回指挥车辆进入指定位置,从车头跑到车尾,我们就能明显地听到自己的心跳。一声喊下去就缺氧了,手扶着膝盖,弯着腰喘好一会儿才能缓过神来。还好,我们赶在天黑前完成了唐古拉山口的任务。爬上车,身体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缓了一会,我们开始返回,奔向我们计划的休整地——沱沱河。
顺利返回 铸军车品质
抵达沱沱河时已经夜晚近十一点了,晚饭吃过,爬上床,身体很困,但是怎么也睡不着。到了后半夜,才迷迷糊糊地睡了。
早上醒来,大家的高原反应更厉害了,胸闷头疼几乎影响到了每个人。我们对车辆稍作检查,就开始往下奔。这一路,基本都很少说话了,我明白,这是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
终于,我们下来了,驶出昆仑山的那一刻,我们是笑着的,带着胜利的喜悦。陕汽车凭借优异的性能带领我们顺利返回,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车辆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出山很久了,回望山口,“巍巍昆仑 万山之祖”两个碑在寒风中伫立。
我会再来,昆仑之巅。(本文来自潍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