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泥汤般浑浊的污水经处理变成清流后,却很少有人考虑产生的污泥怎么处理。与污水处理相比,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事业起步相对较晚,随着“污泥围城”现象的日趋严重,国家解决污泥问题的决心也日趋高涨,但技术路线不明确,目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存在争论的问题依然较多。
污泥处理蕴含巨大商机,每一座城市都有污水处理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城市污泥。有专家算过一笔账,每处理1吨污泥可获得约150元的经济效益。如果一座城市每年排放约140万吨的污泥,若20%的污泥用微生物好氧发酵处理,那么每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了4000万元。黑臭污泥变身有机肥料,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能够把全世界都头疼的城市污泥,用比较低的成本进行改造,并变成新的肥料重新进入大自然,不仅“安全着陆”提供养料,更杜绝二次污染。
污泥土地利用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目前,美国的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约560万吨干污泥,其中大约60%用于农业利用;日本年产污泥223万吨,其中131万吨建材利用,35万吨进行农用;英国和法国每年产生的污泥,也有60%是进行土地利用。总体来看,欧洲各国有52%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具体比例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在我国,在做好重金属控制、做好消毒工作,制定科学实用的标准并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污泥的土地利用有较好的前景。生活污水污泥土地合理利用,可实现污泥资源循环利用,符合未来低碳发展方向;要真正解决我国的污泥难题,相当部分的污泥稳定处理,土地利用是必经之路。
污泥的稳定化处置是必要环节,生物污泥含有的原污水固体物质约占30%~50%,约合原水COD的40%;混合污泥含有的原污水固体污染物质约占50%~70%,约合进水COD的50%。未经稳定化的污泥面临有机物的腐败、嗅味等二次污染风险,如果回到水体,这些相当于原水中40%~50%的COD会污染水体,导致减排目标大打折扣。只有去除有机物,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后,才有可能实现后续处置目标。在欧洲,很多国家对出厂污泥的含水率要求并不高,有的甚至可达97%,其原因就是前期做了充分的稳定化处理,大大降低了环境。推动污泥处置行业健康发展要素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污水厂区内或采用集中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处理。第二阶段是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的安全处置,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对污泥进行前置处理,达到源头减量的目的可以减轻污泥后续处理处置负荷,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目前国内外对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如促进污泥溶胞技术、解偶联技术以及利用食物链中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等。
污泥的源头减量虽然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全新思路,但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物,污泥源头减量势必会影响出水质。业内专家也有对此项技术持怀疑态度。污泥减量技术应在减少污泥产量的同时,不影响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或效能,专家认为,经济可行、便于操作管理、有远期效益将是污泥源头减量技术的研究目标。
4月22-23日在郑州召开的污泥固废处置论坛大会将有污泥处置相关方面的专家指导您如何处置污泥,解析污泥固废处置模式与对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会议主办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环境报社,承办单位:全国固废循环利用产业联盟和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详细参会内容请咨询郑州鼎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