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一季度GDP增长6.7%,记者梳理发现,自2009年一季度后,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
2016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
2016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以下是腾讯财经总结的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
3月制造业PMI为50.2,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3月PPI环比上涨0.5%,是2014年1月以来首次转正;
2、3月CPI同比均上涨2.3%,其中3月通胀水平低于预期,滞胀短期证伪;
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为去年6月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3月出口暴增逾10%,进口降幅大幅缩窄。
二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向好
展望未来经济走势,专家认为,经济回暖趋势有望延续,二季度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向好。
“当前经济运行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房地产投资超预期回升有利于推动投资企稳反弹,新开工和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反弹,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长上行,信贷增幅加大表明实体经济需求明显回升,工业企业利润恢复正增长,通缩状况正在改善,经济正在企稳向好。
管清友认为,二季度经济是传统的旺季,今年一季度的钱和去年以来的项目有望在二季度发酵。虽然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二季度经济可能会出现反弹,至少经济信心会进一步好转。
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初显企稳,但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还需加码发力。
4月11日召开的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要扩大积极因素,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要全部下拨,用好专项建设基金,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规模,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落地,保持有效投资强度。
连平建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积极态势,为稳增长和调结构增添新的动力,支持、扩大和巩固经济已经出现的向好局面。未来防通缩与控通胀应同时并举,一手应注意管理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下消费领域的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抬头,另一手仍应维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以促进工业领域通缩状况的持续改善。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减少方面,对全球贫困化问题的改善功不可没。2015年,中国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进一步逼近2020年超过1万美元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有的学者更乐观,如林毅夫教授曾表示,中国人均收入在2020年可达12700美元,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究竟中国有没有可能在5年内就可以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业,中国经济未来增速会有什么变化?对此,我不妨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高收入国家的涵义以及GDP的评价方法。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发达国家
发现很多人都热衷于预测中国何时能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且,还认为一旦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就意味着中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其实,这有很多误解。
所谓的高收入国家的定义,是世界银行为了确认每个国家的借贷资格所做的分类。每年7月1日,世界银行都根据前一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来修订世界经济体的分类。最新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估计值也被用来指导世行基于经济体的业务分类,以确定它们的借贷资格。
2013年7月1日,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组分类如下:低收入为1,035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指1,036美元至4,085美元;上中等收入指4,086美元至12,615美元;高收入为12,616美元以上。
所谓GNI(或称GNP,一度也成为中国经济主要发展目标,后改为GDP),目前中国的GNI比GDP略低一些,但基本可以等同。14年高收入国家又新增了俄罗斯和智利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其实都是资源国,后者曾经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高收入国家未必是靠技术或勤劳取胜,故它们未必能成为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衡量标准也不止一种。其中联合国承认的发达国家大概有42个,它们是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出生时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收入来计算。目前,被联合国承认的发达国家及地区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
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阿联酋。
2015年高收入与中低收入国家分布图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看,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华人圈,除大陆以外都无一例外地成为高收入经济体或发达经济体(澳门除外)。看来,作为全球最勤劳的民族之一,理应成为高收入或发达经济体。
中国要跻身高收入国家有多难
如果只是计算中国何时可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容易计算出结果的。
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7.67万亿,人均GDP为49351元,即便按照1:6.2的汇率计算,还是不到8000美元。假如今后5年的名义GDP年均增速为7%,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目前的水平1:6.5维持不变,则到2020年的人均GDP为1.04万美元,依然与12616美元这一高收入国家门槛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今后十年中国总应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吧?也未必。假如未来十年名义GDP的平均增速降至6%(15年为6.3%),2025年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7,则到2025年的人均GDP为1.21万美元,还是没有跨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即便今后十年的经济状况要比假设的好,实际人均GNI超过了12616美元,但不排除世界银行上调高收入国家标准的可能。
因此,未来中国要成为高收入国家,存在三大障碍:
第一,未来GDP增速能否维持6%左右的水平。
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速已经降至2.3%,官方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5%,在西方国家,这样的经济环境所对应的GDP增速也就在3-4%水平了。德国、韩国和日本这三个制造业大国的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速之后,GDP都是减半增长的。而中国从过去9-10%的高速增长,即便降至6%,也似乎略高一点。
发现不少学者或官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乐观。而乐观的理由总是从“人均牛奶消费、人均电力消费、人均铁路里程……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空间很大”的角度提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岂不是越贫困的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就越大,就越应该乐观?那么,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应该比中国更好,因为中国毕竟是中高收入国家了,排名全球80位左右,还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比中国更落后,故经济增长潜力更大?
其实,我一直认为应该从三个维度去看中国经济,一是人口因素(劳动力供给与消费需求),二是结构因素(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度),三是环境因素(全球经济状况)。目前看,这三个维度的状况都不乐观。
第二,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广义货币M2规模扩大太快,到今年年末估计达到168万亿。与GDP之比为2.3,而美国只有0.6,欧盟为0.9,韩国1.3,日本1.6,均大大低于中国。人民币从05年开始升值,至14年1月历时9年;14年之后人民币开始缓慢贬值,目前看应该会采取渐进式贬值方式,所以,今后十年,1:7的汇率水平能否稳住也是存疑的。
第三,十年之后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理应提高。过去十几年中,高收入国家标准从人均GNI1万美元逐步提升到目前的12616元,提升幅度超过20%。今后十年,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竞相采用宽松货币政策,货币泛滥现象难以改观,那么,10年之后高收入国家标准提升至1.4万美元也是偏保守的估算。
在上世纪的1970年,被列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3040美元,因为那个年代,货币还没有泛滥。我们总是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相当于日本70年代。其实,日本在1978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8500美元,相当于目前的25000美元。
中国的人口占全球19%,目前高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20%左右,如果中国被纳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则意味着全球39%人口成为高收入人口,这显然也是违反常识的,即高收入人口的比重不可能太高,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高收入国家了。因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之间始终是一个相对概念。
中国GDP到底咋计算的 你知道吗?
你知道GDP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吗?GDP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啥用?中外的GDP计算方式是否存在不同?为了让自己国家的GDP数据更好看,各国都把哪些奇特数据算了进去?
我国GDP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s)全称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最初,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过MPS和SNA两种,其中MPS最早由前苏联创建,主要服务于计划经济,后来随着苏联解体等原因退出历史舞台。1968年,联合国公布SNA体系,并于1970年起在全世界推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一直用的是MPS体系。
1985年,我国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到1993年我们彻底转向SNA体系,正式把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在2003年再次改进GDP核算制度,加入IMF倡导的数据公布系统(GDDS)。2015年我国再次升级GDP核算制度,这部分我们单独放到后面细说。
并不是所有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算入GDP核算中,我国GDP核算的基本单位为: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有用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住户。这里面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经济领土范围包括我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比如驻外使领馆,但不包括外国在我国的领土“飞地”。举例来说,我国驻美领馆内的经济活动算在我国GDP内,外国人在北京上班也算在我国的GDP内,但我国公民如果再外国驻京使馆内开店赚的钱,就不会算成我国的GDP。
我国GDP使用生产法计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中外的GDP计算上有何不同。西方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三部分的总和。我国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
从2004年开始,国内对于GDP的核算,实行“分级核算、下管一级”的原则,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省、市、县的四级核算,为此,目前国内的GDP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而省、市、县各级的GDP则均被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核算到底准不准?正如前文所讲,我国的GDP使用四级核算,而由于各级核算使用的指标不同,依据的资料也有差距,在市统计局的地区GDP数据出炉后,还需要上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进行汇总和审核,最后才可以发布。因此,由省级汇总的数据与国家直接核算得到的数据相比,有明显误差,且近几年这种数据差距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配备了统计人员,因此,每个行业未必有具体的、准确的经济数据登记和备案。特别是小型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其财务资料非常少。通常对这种情况,统计部门会先按照这些企业之前的数据进行“快速推算”出一个初始值,之后在对数据进行核对修正。
核算一次GDP需要多长时间?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