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宣传贯彻《规划》,4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组织召开《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产业快速发展 机器人核心能力亟待加强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辛国斌指出,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我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是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正确认识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及时抢抓重大发展机遇、保持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辛国斌着重分析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他指出,受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动向。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还较缺乏。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两突破”、“三提升” 全面引领高端化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辛国斌在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时指出,《规划》紧密围绕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先”原则,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并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此外,《规划》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一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三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应用示范工程,针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开展细分行业推广应用,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跨界融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会上,辛国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委,按照《规划》确定的方针目标,制定完善各政策措施,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强化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产品和业务,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规划司、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有关机器人领域专家、行业组织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