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知名跨国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多有一位数甚至两位数的下降,可有一家企业逆势而上“实现了近两位数的增长”。
这家公司就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气体制造商——林德集团。
在华实现“近两位数的增长”
2015财年,林德集团实现总销售额179.44亿欧元,与2014财年的170.47亿欧元相比,实现了5.3%的增长。
针对中国工业报记者林德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何以有“近两位数的增长?”这一问题,林德集团东亚区总裁方世文是这样解释的:
工业气体有时称为“工业水电”,可见它是工业生态圈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支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减缓,但很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去年还有6.9%的增长,这一影响(对我们)还是最大的。我们的业务是服务各行各业,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进行供应侧改革,这些包括供应侧在生产效率、环保、能源等方面的提升。这些行业的提升对我们来讲有直接的关联度。
一般而言,对工业产品质量的要求越高,其生产工艺上某种方面对气体的要求也就越高。方世文表示,非常乐于看到制造行业走向升级换代。他认为,这“对我们气体行业来讲是利好消息,我们也非常愿意和这些行业建立伙伴关系。”
作为以“为国内各行各业打开通往世界前沿的气体和工程解决方案”为己任的林德集团而言,创新非常重要。对此,方世文认为其关键在于:一是怎么样把国际性的技术转移到国内,二是怎么样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
方世文敏锐地感受到中国一些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他们以往靠低廉价格占领市场的发展逻辑行不通,而现在迫切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在谈到林德集团未来的业务增长方向时,方世文认为在于帮助中国小企业客户,为他们提供最快的反应,帮助他们提升制造效率、降低成本。
面对中小客户下沉业务
林德气体(宁波)有限公司北仑分公司钢瓶气工厂开幕典礼暨客户体验日活动上月底举行。
该工厂总投资近7000万元,每年新增充装能力约为120万气瓶。这家工厂设计为充装200巴、50升的工业、医疗和特气产品,生产氩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及混合气体,主要覆盖宁波———杭州等杭州湾以南的客户群,针对当地的加工制造、电子、汽车汽配、粉末冶金、热处理等行业提供专有的气体应用技术。
与主要针对大型客户的管道输气和槽罐供气模式不同,借助钢瓶气业务,林德集团大幅降低目标客户的用量门槛。此举意味着那些年用气量在1000标准立方米以下的中小型客户,也可以直接获得林德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在活动现场,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约有60多位合作伙伴参与客户体验日活动。一台流动焊接气展示车在现场演示林德焊接领域的气体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操作让客户感受不同混配气的焊接效果。
这家工厂的气瓶充装过程控制完全自动化,操作者只需连接气瓶后在操作屏上选择所需充装产品,系统即自动完成充装过程,这消除了人为的干预。规模化弹性化生产,也保证了高精度的产品品质。
记者了解到,宁波工厂的设计安装依照严苛的全球行业领先规范,加入了诸多安全控制措施,如:液体泄漏温度监测、低温/高温保护、压力控制连锁、防拖弋装置、防火屏等。这确保了充装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面对大量中小客户和零散的订单,这家公司运用商务电子平台“E本通”实现订货、生产、发货的全过程追踪,满足客户对产品效率和品质不断提升的要求。
在宁波实现“全覆盖供气”
成立130多年来,林德集团始终将自己定位于技术的引领者与市场的开拓者,如何引领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林德集团一直在思考并践行。
从气体生产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到运行、配送、安装和量身定制的物流支持,林德集团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众多的解决方案。
对于大批集中在一起的客户,林德集团将气体从生产现场通过管线交付客户使用。对于大用量工业气体的客户,林德集团在客户现场建造气体生产设施。此外,林德还通过槽罐车和管道车将液态货气体产品,如液氯、液氮、液氩等产品集中运送到客户储槽中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可谓林德集团在中国实践“气体供应中心”模式的重要战略实践区。
截至2015年末,该集团累计在宁波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人民币22亿元,铺设管道总长度近140公里。这些纵横交错的管道连接宁波大榭岛、北仑和镇海化工区三大工业区。以这些气体管道及多套空分生产装置为基础,建立林德宁波气体集群业务,通过管道向沿线周边客户供应气体。
在与宁波新钢瓶工厂一墙之隔的宁波钢铁厂,林德集团为这家大型用户提供了现场供气的解决方案。
随着林德集团在宁波新的钢瓶气工厂投产,林德已经打造了从大用量客户到小用量客户的一体化供气网络,以完善的产业链在宁波当地实现“全覆盖供气”。
从此前的手工充装到如今的全自动化充装,林德集团实现了自身所在工业气体行业的产业升级。最为重要的是,林德集团从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各行各业的大、中、小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工业水电”,实现了自己和客户的“双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