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高楼总工程师周予启:用“工匠精神”为中国品质代言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5-04 14:29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从“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到“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再到“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些摩天大楼正不断拔高着城市的天际线。“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在这

从“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到“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再到“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些摩天大楼正不断拔高着城市的天际线。“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在这些建筑作品的总工程师周予启看来,它们的符号意义远不止是城市地标的变迁,更彰显了寻求突破的“中国高度”和追求卓越的“中国速度”。

18年前,周予启还是项目的基层技术员;如今,他已是建筑行业岩土专家,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总工程师。由他主持建造的建筑工程捧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他本人则被中国建筑推选为国资委“最美一线工程师”。挑战最深基坑,擎起摩天大楼,周予启用始终如一的精益求精,诠释着“大国工匠”的品质。

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就永远无法进步

刚过不惑之年的周予启已是建筑业界小有名气的岩土专家,由他主持建造的超高层建筑更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明星”项目。而回想18年前,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本想从事地质研究的周予启却机缘巧合来到中建一局,自此与建筑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由于公司的同事大多是施工建筑专业或工民建专业出身,一开始,周予启觉得自己所学的岩石工程专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随着咱们国家经济发展,房建业务也处于蓬勃兴起的阶段,我在建筑行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认清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企业中能够学有所用,甚至在建筑行业大有可为。”在企业中找准定位后,周予启顺利度过了行业转换的适应期,也建立了清晰的奋斗目标。

至今,周予启仍清楚地记得工作前三年,与工友们同吃同住,一起拉水泥管的日子。“在施工工地,我们住的是简陋的仓库,即使在七八月,仍会因为夜晚的凉意难以入睡。有时还会从被窝里突然钻出两只蟋蟀。不过,我自己也是从农村考出来的,住宿伙食相对差一点,并不足以打垮我。”

周予启既能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施工现场管理得井然有序,又能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农民工兄弟一起绑钢筋、拉水泥管、打桩,保障施工进度。很快,周予启开始担任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周予启直言,刚成为大项目的总工程师时,他并不像现在这么“淡定”。“小项目工程少、人员少,所有事情都可控,完成的质量也心中有数。而作为大项目的管理者,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前瞻性,能够对未来形成准确的预判。好在我年轻,有激情、有活力,可以用自己的勤奋弥补经验的不足。”

“一个人如果一直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就永远没有进步。”18年,是周予启由基层技术员做到世界500强三级核心子企业总工程师的成长与努力,也是他对建筑行业始终如一的热爱与执着,更是他迎难而上挑战自我的坚持与勇气。

征服“中国最深基坑”为“中国品质”代言

2014年12月,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工程顺利封顶。周予启登上楼顶拍了张照片,面对镜头,他终于放心地笑了。他曾不止一次地说:“只有大楼封顶才能证明基坑是安全的!”在擎起摩天大楼的背后,是周予启征服“中国最深基坑”时精益求精的专注、敢于突破的创新和运筹帷幄的担当。

平安金融中心的基坑离深圳交通大动脉1号线只有6米,离最近的站点不到2米,这里每天的人流量上百万。按照国家规定,基坑施工引起的地铁变形不能超过4毫米。平安中心的基坑最深处达60米,由于地处闹市,施工区域狭窄,只能一次性开挖,周予启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

“谁让你们把站厅的地面砸了!地铁无法正常运营你们负得了责吗?”当一封处罚书摆在周予启眼前时,他的回答胸有成竹:“砸地砖是为了给地下岩土注浆,防止因为侧压力大变形,地铁才能更安全!”

虽然早已是注册岩土工程师,周予启并没有仗着自己的“老资格”自大,而是精心准备了几套施工方案与深圳地铁的专家们商议。最终,周予启首次将“袖筏管注浆”施工工艺引入房建领域,征服了专家论证小组。经监测,深圳地铁1号线变形不到2毫米。2014年,周予启总结的“袖阀管注浆施工”通过了北京市级工法审定。

在施工过程中,周予启通过创新技术克服的困难可不止地铁。平安金融中心地处深圳中心区,基坑下面几乎集全了所有城市管线,关系到附近上万人的日常生活。周予启通过减慢注浆管的提升速度,完美解决了加固强度与管线安全之间的矛盾。

要将8根直径达8米、抗压承载力超过10万吨的擎天巨柱打进地下60米深处,就必须攻破深圳地下硬度最强的微风化花岗岩。周予启调来青藏铁路施工中用到的德国宝峨旋挖钻机,把工程桩与地壳紧紧连接在一起。

当公众用“楼歪歪”“楼脆脆”调侃房屋质量事故频发的建筑行业,周予启却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为“中国品质”做了最形象的代言。

坚持“工匠精神”让每一栋建筑成为精品

今年两会上,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在周予启心中,“工匠精神”就是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平快,导致建筑物没有达到该有的品质需求。所以,我觉得”工匠精神“其实是要让我们克服浮躁的情绪,通过这种精雕细琢,提升产品质量。”

当周予启成功将C100混凝土泵送到1000米的高度,完美解决了困扰世界建筑界的难题,人类建造千米建筑已经不再是梦想。然而,与一味追求建筑高度相比,周予启更看重建筑质量。“想打造建筑业的‘中国品质’,最需要把工程的地基打牢,把埋在地下的基础做好,才能做成良心工程。”

周予启笑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但在同行眼中,他是“上天入地”的英雄。万丈高楼基坑起,为了保证大楼稳如泰山,周予启愿意一次次深入到地下勘探、专研、检测。“有一句老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地下工程开工没有回头箭,容不得后悔。所以,我们要保证中国品质,首先就要从基础做起,精益求精。”

虽然建筑施工行业并不像各种新兴行业引人注目,但周予启认为,这个行业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我觉得未来的建筑行业应该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通过先进的手段,不断提升建筑技术生产力。”

提升技术生产率是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周予启说,过去,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装备、施工工法,我国建筑行业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时候,如果我们还依赖引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不行的。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建筑行业,应该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效,发挥‘工匠精神’,把我们每一个建筑产品都能做成建筑精品。”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