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国家铁路局主办、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公司(下称“中铁二院”)承办的“巴基斯坦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成都举行。经过12天的学习,来自巴基斯坦的23名铁路高管与专家顺利结业。
中铁二院总部在成都,是国内大型工程综合勘察设计企业,类似对巴基斯坦铁路专家这样的培训已是其常事。目前,中铁二院海外铁路项目量占全国的50%,成为铁路“走出去”的主力军,而且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出口第一单俄罗斯的“莫喀”高铁就是他们中标的。
成都不仅有中铁二院,还有中铁二局、中国中车、西南交通大学等轨道交通重点机构。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起步早、基础牢,在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各领域实现了全覆盖,行业内单位数量列全国第二。
因此,成都确定轨道交通产业为五大突出发展产业之一。成都计划到2025年建成“行业引领、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全产业链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突破1000亿元,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培育百亿级企业5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
最大的蛋糕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拉动投资稳增长的需求,各地掀起了铁路及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高潮。业内有人称,轨道交通已然成为当前最大的市场蛋糕。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重点将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规划建设新线约4.1万公里。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9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2.5万公里。
在此背景下,铁路投资逐年提升。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38亿元,投资新线9531公里,其中高铁3306公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今年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去年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去年6月底,国务院已经批准了39个城市修建地铁,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其中,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到2020年地铁城市估计在50个左右。
以成都为例,2010年开通地铁1号线,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成都地铁运营里程88公里,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要实现地铁运营里程500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共计650公里的目标。地铁的开通有效缓解了城市的拥堵,根据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堵城排行榜,成都跌出前十,退居20位。
大规模的建设带来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轨道交通投产300~400公里,年投资额在2000亿~3000亿元,2015年达到3000亿元。最近,国家发改委测算,今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项目投资总规模达1.75万亿元,年度投资计划3500亿元。
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中,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都因此受益。有研究显示,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到2020年,城际轨道交通将提供大约7000亿~8000亿元市场空间。而城市轨道交通有望保持每年2500~3000辆的持续增长,年市场规模150亿~200亿元。
不仅如此,近几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SCIVerkehr铁路工业信息咨询公司统计,2014年全球市场容量达1620亿欧元,预计到2018年将突破190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
成都优势突出
如此大的市场前景,成都将进去切分较大的一块市场蛋糕。成都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被认为“机遇好、市场大、底气足”。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和成都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施,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院里这些楼还是当时为苏联专家修建的,他们和我们的专家在这里有合影照片,而现在我们去修莫斯科到喀山高铁的专家也和他们的人在这里合影。”中铁二院企业文化部副部长林建平介绍,当时苏联专家来帮助建设成昆铁路,而现在中国铁路人要帮助“师父”建设铁路了。
不只俄罗斯高铁项目,还有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铁路项目,中铁二院目前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了上百项海外工程,并成立了28个海外分支机构,承揽的海外工程设计项目占我国铁路海外项目的50%以上。
中铁二院无疑是领军者,成立60多年来,中铁二院已承担或参与了数百条铁路干支线的勘察设计工作,新建或改造铁路里程超过65000公里,已建成通车里程超过全国总运营里程的1/4,参与了全国近30个城市地铁建设,市场占有率近三分之一。
这也奠定了成都在轨道交通产业中的地位。不仅中铁二院,成都还聚集了西南交大、中铁二局、中国中车等国内行业龙头和新筑股份、天马轴承、运达科技等知名民营企业,涵盖科研教育、勘察设计、工程总包、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已全面呈现。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在紧张地施工,这个产业园区是中国西南唯一一个轨道交通领域从事机车、客车、城轨地铁、现代有轨电车等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装备和动车组整车生产、维保的产业基地。
该项目由中车成都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各类整车800辆的能力,修理和组装合计产能达到2150辆,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9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
中车成都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管德停表示,根据中国中车的全国整体战略布局,这个基地立足四川、辐射整个西南地区,未来将打造成面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南亚的高铁出口基地。
在中铁二院、中国中车等企业的带动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成都现有轨道交通规模以上企业9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2015年,全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614亿元、运营服务68亿元、装备制造业83亿元。
成都还集聚了轨道交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十余家,相关高等院校3所,轨道交通产业国家级技术专利近50个,拥有院士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铁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为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集聚效应凸显
“当时台湾做捷运,意大利这家公司和我们合作开拓台湾市场,现在大陆市场迅速发展,我们又来到了大陆,在成都成立合资公司。”来自中国台湾的成都亚佳工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祥介绍。
成都亚佳公司成立于2008年初,由中铁二院、意大利ALGAS.P.A、台湾SEIKO企业有限公司等5家中外企业共同投资。公司引进在国内外桥梁、建筑减隔震产品应用方面全球领先的意大利ALGA公司及法国Freyssinet公司先进技术,进行技术研发,并与中铁二院合作,开发TJGZ系列减隔震产品,为国内外铁路、公路桥梁及建筑减隔震设计提供服务。
去年,成都亚佳搬进了中铁二院在成都投资运营的国内首个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中铁产业园。这个园区目前已吸引轨道交通和泛轨道交通类企业50余家入驻,其中不乏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科工、中铁装备等国内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初见规模。
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一总部两基地”的空间布局中,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与新筑轨道交通产业新津基地、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一个“金三角”,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帮助实现轨道交通产业有效聚集和落地。
随着园区开发建设进度的加快,中铁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其综合实验大楼、中试检测基地、核心技术产品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未来3~5年内,园区将集聚300家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汇集3万~4万高端人才,创造上百亿产值,打造成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和全球轨道交通的研发高地。
因此,在中铁二院的带领下,像成都亚佳这样的配套企业迅速集聚。以地铁盾构机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松就表示,“中铁二院是勘测设计的龙头企业,它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能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带着产业链的中下游一起走。”
而在推动大项目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招商引进配套企业。成都市新都卫星城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大伟表示,去年11月,110余家城轨配套企业到新都,参加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城轨业务供应商大会,新都区从中梳理出了30多家核心企业,由区领导带队,一家一家上门“拜访”,实施配套企业招引工程。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大批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企业接踵而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签约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汇祥铁路配件有限公司等5家轨道交通核心配套企业,协议总投资约10亿元。”
成都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的一条重要路径是,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技术主导优势和市场信息优势,以各种产业发展平台为支撑,联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科研单位等,促进传统轨道交通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构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链,形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