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4月26日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风电上网电量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风电弃风电量19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5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26%,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高。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33万千瓦。截至3月底,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4亿千瓦,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33%。一季度,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22小时,同比下降61小时。
据了解,一季度,新增并网容量较多的省份是云南(209万千瓦)、吉林(56万千瓦)、内蒙古(28万千瓦)、山东(26万千瓦)和江苏(25万千瓦)。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省份是福建(755小时)、云南(753小时)、四川(738小时)和西藏(705小时);平均利用小时较低的省份是甘肃(294小时)、吉林(224小时)、宁夏(264小时)和新疆(189小时)。
“一般情况下,一季度弃风率都会相对高一些,这与我国冬季供暖有一定关系。”一位风电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但是,甘肃、吉林、新疆这些省份常年弃风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数据显示,2014年,风电一季度弃风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0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1.7%;2015年,风电一季度弃风电量10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8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8.6%。
对于弃风问题,国家信息中心发表文章认为,弃风率的大幅飙升固然有2015年风资源较为充裕、全国电力需求放缓、部分地区配套电网建设与风电建设不协调等原因,但从根本上看,这是多重利益博弈的结果:
一是地方间利益博弈。有用电缺口的省份出于拉动本地GDP、税收和就业的考虑,倾向于在本地建厂发电,不愿利用外省输送的电力。而风资源丰富的省份(如三北地区)在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也纷纷投资建厂,但自身消纳能力不足,寄希望于外送。双方围绕既定需求开展争夺供给的零和博弈,因而推高了弃风率。
二是中央与地方博弈。从中央层面的立场看,由于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通道在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仍存争议,相关部门希望各地电力能按需供应,做到本地生产、本地消纳。而从地方角度看,多风地区的政府有着大举开发建设的原始冲动和现实需求,纷纷突破需求大举扩张,将消纳责任转嫁给中央。双方的立场博弈陷入僵局,弃风现象不可避免。
三是火电与风电博弈。由于电力需求增长大面积放缓,供需之间的传统矛盾逐渐转化为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矛盾。2015年我国火力发电仅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为1978年以来最低水平。由此,部分地区出现了挤压新能源、保护传统能源的趋势。
“比如新疆为保证热电联供,要求新能源企业暂停发电,云南省要求风电向火电支付费用,这些都是违背《可再生能源法》的行为。”中国风能协会一位专家表示。
对此,行业人士呼吁政府部门重视弃风反弹现象,加强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弃风难题,真正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替代战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