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工集团与阿里巴巴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
“过去,一流企业做标准,未来,一流企业搭平台。”
5月7日“徐工杯”绿色设计大赛方案在徐工集团发布,同时徐工集团宣布和阿里云签约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XCMG-Cloud)。
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敏锐地“嗅到”徐工集团这个中国工程机械装备的大鳄正积极参与到“互联网+云技术+制造”变革中来。
顺势而为
看清大势,顺势而为。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发布会上说,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传统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必须以全新开放的姿态拥抱互联网。特别是当下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概念,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核心,将互联网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2015年开始,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的政策文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加速实现工业生态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场大赛决不仅仅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大赛,确切地说是徐工传统研发模式的一次全新突破,是一次技术创新拥抱互联网的全新尝试,也是徐工要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切入口。”
据他介绍,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两个IT的融合,一个是工业系统,一个是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对工业应用有很深的理解。GE、西门子这些老牌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就在最近短短的半个月内,先是西门子推出开放工业云;随后GE以超过1亿澳元收购了建筑自动化创业公司,以实现与其Predix平台的整合;接着库卡又和英孚斯宣布,计划联手开发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
而工业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能够灵活实现跨区域工业信息服务的部署和交付,已经成为国际巨头们投入的重点。如果说传统信息技术领域是美国企业占据优势地位,那么工业领域的信息服务发展正迎来群雄逐鹿的时代。谁能率先确立在全球的工业云服务覆盖,便能在智能制造时代掌握产业生态的制高点,并取得掌控工业互联网的先机。
“今天,徐工与阿里巴巴公司的战略签约,正是要把握这一发展先机,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第一平台。”王民说,技术创新是公司发展的首要战略,过去装备制造业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研发模式,以引进人才、自主培养、内部研发、定向合作为主,但面对互联网时代,必须进行思考和变革。
“我们要珠峰登顶,解决10%的技术难题,需要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从研发模式上进行改变和突破,这就要改变。今年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企业和自己过不去。”
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绿色设计大赛徐工需求发起的主体是环境公司。环境产业是徐工集团规划的“十三五”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王民对环境公司的定位是:作为徐工转型、创新、升级的重要载体,要力促徐工的战略调整和全新的盈利基本面构筑,培育打造徐工的战略新业态和增长新亮点。
环境公司总经理程磊说,依托集团研发平台和自身优势,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资源化利用和道路清扫保洁两大业务领域,拥有专利技术7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0余件。“但在清扫车抑尘技术、低噪音大吸力小型化风机开发、清扫车气力输送系统建模分析优化和环境清洁设备绿色创新工业设计等诸多领域亟待原创型技术突破和创新。”
所以这次环境公司主动请缨,作为徐工集团拥抱互联网的急先锋,选择了其中两项作为此次大赛产品及技术众筹的课题,通过将徐工的脱敏技术数据、资源与相关环境条件面向世界开放共享,力争协同全球智力资源,彻底解决行业性的技术难题,形成差异化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以“人”为鉴
技术众筹这个词,是王民从介绍GE的一篇文章中获悉的。具体过程我们无从得知,但结果徐工集团各分公司中层领导都阅读这一文章,并结合自身业务进行思考。
该文提到,2014年GEPredix平台的软件收入达到了40亿美元。目前,GE的APM系统每天共监测和分析来自1万亿设备资产上1000万个传感器发回的5000万条数据。GE预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2万名开发者在Predix平台开放应用软件,基于Predix的系列新软件和新产品问世,将激活超过225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工业应用市场。
文章说,GE打造的新型数字化工业生态圈正在形成,此举将吸引大量软件开发者加入,形成大规模工业云端社区,并将引发新一轮世界性技术革命。
对此,徐工信息化管理部付思敏表示,过去两年先是GE推出Predix工业云平台,随后西门子公司也推出MindSphere开放工业云平台,表面上看,这是全球工业巨头对工业云平台青睐有加,其实隐藏在背后的是大佬们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下一盘大棋的野心。国内海尔也在依托云平台服务,推出消费者对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实质加速企业向平台化企业转型。
而徐工集团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以来,已形成了完整的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信息化体系。截至目前,已积累了150T的工业大数据,并已开始运用于远程故障诊断、后市场服务;良好信息化基础、大数据利用将为公司构建开放、共享的云平台提供有效的支撑。
“国内外制造业企业的实践表明,未来要么你拥有平台,要么就被平台拥有。”在付思敏看来,徐工集团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一直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新的时代里,不甘人后有所作为是所有徐工人的追求。
徐工将以此次绿色创意大赛为契机,携手阿里巴巴共同开创打造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的运用案例,切实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徐工工业互联网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一,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徐工工业云平台;二,基于云平台提取徐工数字化能力,并输出给内外部企业;在云平台基础上部署协同设计云、众包众创云、电子商务、全球物联网、实现社会化设计、社会化制造、社会化的服务新模式;三,并伴随组织管理模式、用人理念的变革,释放、吸收社会化的资源,最终实现公司基于云平台向平台型企业转型的新路径。
从实现路径,分为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阶段:公司以本次举办徐工绿创大赛为契机,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企业混合云,部署技术众筹平台,利用此平台充分吸收全球社会资源,实现众包众筹设计,构建徐工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第二阶段:2016年底,完成徐工工业云的整体部署,并基于云平台开始部署协同设计云、全球电子商务、全球物联网、智能供应链等核心信息系统;逐步向社会开放企业资源,预计2017年底全面向社会开放徐工工业云,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典型运用。
最佳拍档
阿里云是徐工集团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的有力支撑和最佳拍档。
徐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徐筱慧介绍说,不久前阿里集团正式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云就是支撑它快速成长的基础。2016财年,阿里云营收已达30.1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8%,成为继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
“即使相较于美国,‘云’在中国具有更大的市场”。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徐栋说,但新兴事物总要有个被接受的过程,“云”在中国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局面,很多企业知道“云”,但主动尝试者不过尔尔,特别是在最传统的装备制造业更是少人问津。“当然也有愿意尝试的企业,但他们往往没有基础或是能力去推动‘云’的落地。”
因此,当徐工主动找到阿里云并提出要联手做“工业云”,这让他们既意外又兴奋,而当听说这个计划是由徐工集团的王民董事长率先提出的,更是让他们感到意外加激动。
“理念、想法和追求的一致,项目进展特别顺利,尤其是徐工的信息化和数据基础特别完备,为搭建工业云平台提供了扎实基础。”提到与徐工的合作,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总经理金杰说:“我们和徐工有着一直的目标,那就是打造中国的‘Predix平台’,让中国的工业数据沉淀在中国的云平台上。”
此次大赛,阿里巴巴将提供云主机服务及保障支持;云平台系统架构咨询服务;支付宝接口及保障支持;扩大赛事影响力,提高全球关注度。徐工信息化管理部和信息公司则负责搭建徐工技术众筹、产品众筹、互动交流平台。研究院和环境公司则开放相关脱敏技术资源,如数据、标准等,发布技术众筹需求。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大赛获奖一二等奖人员若有意加盟徐工,徐工将向其提供徐工欧洲机构(德国欧燕中心,德国施维英公司,德国FT公司,荷兰AMCA公司)及德国红点子(REDDOT)设计博物馆参观学习的机会。
囿于一己之私、固步于三分之地,只能换来羸弱与消亡。徐工管理层清楚地意识到,未来是创新和共享的时代,只有用“大画幅”的眼光,站在更高的格局之上去创新、变革、分享,“联接”更多价值与资源,打造惠及多方的健康生态,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