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终止收购特雷克斯:成熟的“失败者”?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5-30 10:31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5月27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将终止以34亿美元收购美国起重机生产商特雷克斯的交易。公告显示,双方在关键条款上没有达成一致。

5月27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将终止以34亿美元收购美国起重机生产商特雷克斯的交易。公告显示,双方在关键条款上没有达成一致。

中联重科终止收购特雷克斯:成熟的“失败者”?

双方牵手失败的消息刚一发布,瞬间引起了世界财经媒体的广泛报道。随着越来越多背景信息的挖掘,特雷克斯和中联重科之间谈判破裂的真正原因逐渐清晰:价格没有达成一致。

无论是从溢价率还是后续的主动调价,中联重科在与特雷克斯磋商的过程似乎无可指摘:中联重科初始报价30美元每股,较前一日特雷克斯收盘价21.22美元溢价已经高达41%;今年3月中联重科将报价从每股30美元上调至每股31美元,总收购价格约34亿美元。

然而,5月16日特雷克斯宣布将旗下五大业务板块之一的物料搬运与港口解决方案(MHPS)出售给芬兰科尼公司,总价约13.57亿美元。为此,中联重科提出“回调价格”,但据《路透社》财经专栏文章指出:在这样情况下,特雷克斯希望仍然以每股31美元价格售卖已经剥离了MHPS业务的公司。

特雷克斯这样的“希望”直接导致双方离开谈判桌。

终止谈判,意味着志在必得的中联重科在该收购事件中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而失败者的形象也为本来清晰的分手原因掺杂进了其他声音:中联重科遭遇了融资问题?

真是这样吗?据媒体报道,在宣布收购特雷克斯后,中联重科准备了完善的资金计划:计划以40%的自有资金和60%的银行债务融资完成此次交易。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目前现有货币资金高达155亿元人民币。同时,中联重科也明确表示,已获得有关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确定函。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事实上,我们为了这次谈判也请到了各方一流专家,得到了国家各个部门的认可,拿到了并购路条。中联重科在资金安排上,也做了充分准备,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相应支持。”

《华尔街日报》称,多年来的并购经历让中联重科获得大量国有银行的融资支持,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主导此次融资并购。

分析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案例发现,融资的确是一个难题。但对有着丰富跨国并购经验的企业来说,融资不会是他们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拦路虎。

考验跨国并购的仍旧是企业的智慧——对标的的判断和后续的融合能力,才是关键;企业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要慎重地对股东负责,要充分考量股东的利益——这才是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根本。

翻开履历,中联重科早在2001年就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随后,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公司、意大利Ladurner公司等,中联重科被业界称为“并购大师”。

并非浪得虚名,中联重科并购丰富的经验,让其在“走出去”的海外征程上,表现地越来越稳重和理智。

受此次终止并购事件影响,特雷克斯股价暴跌,最低时跌幅达21%。顶级的商业电视台CNBC称特雷克斯为“今天华尔街里最大失败者”。单从该笔收购来说,其实中联重科也是一个没能如愿牵手的“失败者”。

但从多家媒体的报道来看,中联重科的“失败”却有不一样的意味。“中联重科会基于维护股东利益和长远发展而全面考虑、评估收购价格,稳健推进并购,绝不会盲目为了全球化战略而放弃价值评估原则。”这样考量,充分体现了一个企业在对待并购上的成熟度。

不仅国内媒体,国际形象日盛的中联重科在外媒看来也有着良好的印象。彭博的《牛虻》专栏评论员说,“中国买家在以往的并购中总给人以不计成本出价过高的印象。但在这个案子中,中联重科打破了此印象。”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