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年亏损,到扭亏转盈;从骨干流失,到提高员工待遇、凝心聚力;从2010年缴纳的315万元税费,到2015年实现纳税3826万元。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卧薪尝胆,凤凰涅槃。
图为公司生产的机场专用消防车
从“拖油瓶”到“企业模范”
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66年历史的老国企,是中国重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拥有专用汽车、特种汽车、汽车零部件等各类产品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中国重汽集团半挂车出口基地和国内最早的特种车底盘生产企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具备一流专用车研发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的公司,在2011年以前的状态是:巨额亏损、人心涣散、负担沉重。
“4年时间里,企业效益从巨亏5496万元到盈利1102万元;员工年人均收入从2.62万元增长到5.79万元;缴纳税费从315万元增长到3826万元,资产负债率由最高时的98.3%下降到现在的74.6%。”在“创新发展看鲁企”活动上,中国重汽泰安五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立先如上对记者说。自2010年起,泰安五岳公司励精图治,用了四年时间,一举扭转连续16年亏损的困难局面,从别人眼中的“僵尸企业”变为“模范企业”,从“拖油瓶”成为“排头兵”。
图为来自新加坡的企业定制的特种车辆
“转方式调结构、严管理增干劲、提质量促创新,是如今五岳的新面貌。”李立先告诉记者,“改变的动力来自于不服输的精神。随着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重卡行业同比下降28%的困难形势下,如果不转型、不调整,这家66年的老国企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为了突破困局,泰安五岳公司以效益提升为中心,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优化结构,全面创新升级,脱胎换骨。
抓管理、激活力、重品质、求创新四大办法促变革
4年时间,泰安五岳实现了大变化,在谈到如何实现时,李立先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理,只有科学且严格的管理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只有练好管理内功,才能从容应对万变局面。”一张纸两面用,出现单面未使用的情况扣100元;未按要求使用空调锅炉扣500元……这些年,一点一滴的管理细节成就了今天的泰安五岳,组织机构精简、干部队伍优化、精益生产管理、改善用人机制,一系列的方法让公司尝到了甜头,而下决心甩掉企业包袱,清除公司蛀虫的行动更是减轻了负担。“除了规范管理,解决员工的根本利益问题才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只有员工待遇上去了,才有凝聚力和活力,效益才能跟着上去,只讲企业效益,员工待遇上不去,无异于杀鸡取卵。”2010年9月,中国重汽对泰安五岳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一上任就面临着资金紧张等巨大困难,但他们大胆决策、顶住压力,想方设法拿出300多万元,解决遗留十多年的“房改款”问题,为575户职工办理了房产证;更斥资百万元,解决了2003年以前,老职工手里无望解决的医药费报销等问题。正是这种敢于承担和以职工利益为核心的精神,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在谈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问题上时,李立先提到,2012年6月,公司创新性的提出了“星期五弹性工作制”,由各部门根据指标自行审核,自行决定星期五是否可以休假,将权力下放给基层职工。不仅为公司节约了成本,更减轻了职工工作压力。市场经济环境下,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而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泰安五岳建立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强化过程监控,所有质量问题不仅要问责到分管领导,更要追责到班组,每个产品、每个工序、每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质量要求和可追溯性,生产者、检验者、管理者、领导者都责任明确,营造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的工作氛围。而在技术创新方面,则大力提倡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高、边际贡献高的“三高”产品,鼓励职工创新,不仅成为最近7年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消防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更首创了国内大中小三个型号的沙漠油田专用全驱牵引车,出口沙特,打破了欧美企业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
国内首款“沙漠之狐”油田大车出口中东
三个三分之一 带着发展的眼光看下一个五年
五年时间,泰安五岳走出了自身困境,迈上了良性健康之路,但李立先却觉得离目标还很远,企业盈利的基础和能力还不稳定,之后的道路必然是艰难而曲折的。在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下,他提出泰安五岳要通过“十三五”的艰苦努力,在产品方面实现自卸车产量占三分之一,半挂车三分之一,特种车三分之一的“三个三分之一”目标,调结构、促发展,带着发展的眼光走出来,走下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