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科技创新型企业一角
近年来,吉林省白山市在科技创新中主动适应新形势,将工作重点放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五大关键环节。同时尤为注重独辟蹊径:有条件和优势的,力争做到极致;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进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飞跃,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新活力。
巧借外力
白山市地处吉林省边陲的长白山区,除了无地域优势外,科技资源和人才更是匮乏,要想尽快在科技创新中有所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创新思维,走出一条新的科技合作之路。为此该市不断创新科技合作方式,通过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合作,建立了2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21人,已申请发明专利61项,被授权发明专利26项;通过建立4家院士工作站,实施了“污染废水高效吸附剂产品研发”、“化学反应用催化剂缓释剂产品研发”等一批科技项目,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通过组建镁产业和硅藻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成了20个新材料项目立项成功,被科技部批准为“白山国家镁合金生产及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省硅藻土工程技术科技创新中心”也随之成立。前不久,吉林大学工业研究院分院亦在白山落户,该院将为全市食品企业提供小试及中试平台,同时解决一些相关企业技术与设备不足等问题。
这其中,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是主要的受惠者之一。通过校企合作,他们研发的左旋氨氯地平系列产品实现了全国同品种销售第一,成为民族降压药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该企业完成产值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同比增长21%;上缴税金更是同比增长了27%。该公司负责人坦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而我们的创新源则于企业与各高校院所的完美“联姻”。
其实,白山市众多企业实现与各高校院所的成功合作,市委、市政府功不可没。几年来,他们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倾力为全市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目前,白山市有80%以上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是以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共有100多家企业与6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借助“外脑”,该市成功实现了人才、技术和智力的引进,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科技项目遍地开花
早在几年前,白山市就已形成共识:科技项目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为此该市立足所拥有的矿产、药材和森林等资源优势,围绕市里规划的“三五二”产业发展,特别是国家和吉林省重点支持的行业、产品,倾力做好科技项目的谋划和申报工作。仅近3年间,全市就争取到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70多项,获得科技研发资金1.1亿多元。这其中包括创新基金项目37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19项。长白山药业的“中药大品种精芪双参胶囊二次开发与产业化”、抚松金隆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利废环保碳化多层板地板的产业化开发”和临江市宝健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产业化”3个项目还被列入吉林省“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资金支持3000万元,致使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与此同时,该市还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为突破口,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继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培训,启动了白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筹建工作,适时提出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确立了以工业走廊为主线,以七道江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以石人经济循环区为辅助区,以临江、长白工业区为远景发展区的基本发展框架,目前园区内省级创新型科技企业已达16户。
营造科技创新大环境
为了助推企业实现科技创新,近年来白山市尤为注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大环境,努力通过培育各类要素和平台、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对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等引导企业去追求科技创新。其主要做法是: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机构,通过提供中试车间、科技咨询、科技合作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创业风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全市已有科技企业孵化机构10所,入孵企业169户。其中抚松县科技企业孵化器还被评为省级科技孵化器。
强化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自前年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白山分站启动以来,全市注册学员已近百人,学员在此学习已达600多人次。仅2012年以来,全市就申请专利474项,专利授权263件,有效专利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设立技术市场,鼓励技术转移。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市区两级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将市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升级为吉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启动白山市科技大市场的建设工作等。
加强各类科研机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白山市的科研机构实现了快速成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独立科研机构7个,检验检测机构54个,企业研究院1所。
热门推荐